论坛观点

肖钢:全球经济分化趋势的原因与应对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9日         来源:         点击次数: 次         【 打印



数字经济逆势增长、产业结构逐年演变、企业竞争优胜劣汰、行业集中度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等趋势造成经济分化。


 
2021年4月10日,阔别两年的“清华大学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云端回归。
 
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PBCSF)主办、京东科技集团联合主办、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 和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CFD) 承办的 “清华大学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2021全球经济与政策展望”在27个平台全网直播,受到近百家媒体瞩目,直播观看人数超千万。
 
本届论坛以主旨演讲+圆桌讨论两部分组成,采取线上参会、全网直播的形式,让观点交流、思维碰撞畅通无阻。论坛邀请到二十余位重量级嘉宾相聚云端,围绕全球经济展望、中国宏观经济和政策展望、后疫情时代的货币和信用、碳中和与宏观经济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论坛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紫光讲席教授、国际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CIFER)主任鞠建东教授主持。



肖钢主席


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发表题目为“全球经济分化趋势的原因与应对”主旨演讲。肖钢认为,全球经济分化严重,表现为区域分化、产业分化、阶层分化和金融市场分化。造成经济分化的因素包括各国应对疫情的模式不同、宏观刺激政策的效果、数字经济逆势增长和贫富差异过大等原因。结构不平衡的现象既有与全球共同的原因,也有我国独特的因素,坚持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强需求侧管理。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


肖钢主席发言中



以下为发言全文(未经嘉宾审阅):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老师,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我非常荣幸今天有机会参加清华五道口学院主办的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全球经济分化趋势的原因与应对。

大家都知道,去年以来,全球经济分化的趋势进一步凸显。所谓 “K型”复苏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话题。当前,随着各国刺激措施的出台,加上疫情整体的形势好转,各国的经济环比来看都是在持续的修复,但是全球经济分化仍然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区域分化

美国和欧洲两大经济体的经济鸿沟在扩大。2020年美国GDP下降了3.5%,而欧元区则下降了6.8%。今年根据经合组织最新的预测,美国预计可能会反弹6.5%,而欧元区可能只增长3.9%,所以两个经济体的差距在扩大。

从一些欠发达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情况来看,他们的经济仍然比较困难,特别是非洲、拉美国家发展的轨迹还是在下行。就一个国家内部而言,经济恢复也存在一些分化的现象。

二、产业分化

有些产业因为疫情反而蓬勃发展,有些则关门倒闭。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最近对疫情期间全球债券和银行贷款的分析发现,大量的大企业大量的发债,而小企业的融资大幅度减少。也就是说,在疫情以来从全球范围来看,新增的贷款和新增的债券发行资金大部分都给到了大企业,小企业则仍然很困难。

从美国的情况来看,美国的科技行业、金融业已经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但是旅游业、娱乐业、饮食业等服务业还没有恢复。有人说是难以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当然,美国制造业的比重在下降,产业空心化的问题也还是仍然严重。

三、阶层分化

贫富悬殊持续在扩大。根据世界不平等数据库的数据,2019年美国成年人收入最高的10%人群的税前收入占美国国民全部税前总收入的比例高达50%。去年以来,各国都开闸防水,推高了金融资产的价格,使富人的财富大增,而穷人受疫情的影响、就业岗位减少,收入也大大减少,所以富人越富、穷人越穷的鸿沟越来越大。

四、金融市场分化

首先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分化。有的人说,现在是不好的实体经济和美好的虚拟经济并存。实体经济总体讲仍处在恢复过程当中,有些国家可能还在萎缩,但是股市在大涨。就股市本身而言,也出现了分化。比如说美股的五大龙头股涨得很快,其他的股并没有涨多少。美国的楼市也是一样,豪宅销售大幅上升,但是低价的住宅价格仍在下跌,所以从金融资产来讲也是分化的。

总体而言,“经济分化”是一个中性词,反映了经济客观的现象,并不是一个贬义词,所以对经济分化也需要做一个客观、理性的分析。

过去经济学理论一般都认为,经济的衰退和复苏的周期,在经济各个部门当中具有广泛的相关性。也就是说,经济衰退时各个部门都衰退,经济复苏时各个部门也都在恢复。而这次却有所不同,出现了分化的趋势。

所谓“K型”世界,本质上是一个强者的世界,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比较复杂。有些因素是正常的,有些是不合理的。有些是短期因素造成的,有些则是长期的。我分析一下,大概有这么几条:

1、各国应对疫情的模式和效果不同,导致了经济分化。各个国家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实力和能力差别是很大的,每个国家的治理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异,这些都决定了对疫情防控的效果,近而造成了对经济恢复的风险是不完全相同的。

2、宏观刺激政策造成的分化。主要是财政政策加货币政策双重的刺激。虽然这些刺激的措施对于缓解经济停摆带来的巨大冲击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在这些刺激政策的措施下,毕竟大企业先受益,而且也催生了资产价格的上涨,更多是惠及了富人。而且,经济分化和刺激政策是相互作用。分化的结果促使刺激政策进一步加码,而刺激措施进一步加码又进一步加剧了分化,两者是相互在促进、相互作用。这种情形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3、数字经济逆势增长、产业结构逐年演变、企业竞争优胜劣汰、行业集中度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等趋势。这些因素,我认为并不是疫情期间发生的,而是多年积累的。当然,正好遇到疫情外生性的冲击,使得经济分化更加明显。

4、贫富悬殊过大,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我认为这也是经济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何应对经济分化趋势?应该分别不同的情况分类施策,对于符合经济规律的,要更多的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不宜市场干预加以调整,需要更多的采取有针对性的、结构性的政策工具来予以应对。

各国经济分化的程度不同,产生的原因也不尽一致。各个因素影响的程度也有差别,因此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从本国实际出发对症下药。这里有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只要是搞市场经济,就都要把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结合起来。当然,这里的关键和难点,就是区分哪些因素是市场机制产生的作用,政府无需干预;哪些因素是市场失灵,需要政府的政策干预。

中国经济并不属于“K型”的发展。而是整体向上增长的趋势。2020年以来,我国防控疫情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经济率先复苏,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大型经济体。进入到2021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整体连续稳定恢复态势。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迎来了开门红,投资、出口、消费全面回暖,工业增加值的增速、服务业的生产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货物进出口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指标都已经较大幅度地超过了疫情前2019年的同期水平。特别是消费这一个慢变量也正在加速修复,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上升到比较高的景气水平。剔除去年的基数效应,经济增长的动能也在进一步增强,发展趋势向好。

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经济恢复仍然存在不平衡的情况。从供需两端看,供给恢复好于需求,供需的缺口持续扩大。从投资端来看,房地产投资增速大大高于制造业和基建投资的增速。从企业看,大企业景气程度远远要好于中小微企业。线上经济快速增长,线下经济复苏乏力。从产业链来看,上游走强下游偏弱,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也在下降。2019年我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是27%,2020年进一步下降到26%。制造业占比下降,可能对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造成结构性的拖累或者下拉的效应。从就业市场看,也很不平衡,广东、浙江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大面积地出现了用工的短缺,招工难现象。而中西部省会城市、地级市大量的求职者难以找到工作,全社会灵活就业增多,而制造业企业招工难。从区域看,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在扩大,特别是南北差距扩大,不仅体现在总量上,还体现在人均水平上。从居民收入和财富看,贫富差距也在扩大。

总之,我国经济存在结构性不平衡的现象,既有与全球经济发展共同的原因,也有自身独特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当中的带来的各种影响。既有受疫情冲击短暂的因素或者特殊因素的影响,又有中美冲突带来的深刻影响,还有历史上长期的体制机制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全面、客观、深入的分析。

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同时加强需求侧管理,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

我认为,还是要尊重经济发展的规律,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确定的各项重点任务。

我就给大家分享这些。讲得不对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