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新闻

新闻 |“跨国企业”分论坛——“2019国际贸易关系与全球化重构”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19日         来源:         点击次数: 次         【 打印

2019年12月8日下午,由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 与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跨境数字资本研究中心 (IDC) 联合举办的“2019国际贸易关系与全球化重构”学术研讨会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national Trade Relations and Reforms in Globalization) 分论坛一——“跨国企业”正式开始。北京师范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魏浩主持了分论坛,并与中银国际董事总经理兼香港国际金融学会常务副会长王卫、上海财经大学助理教授王子及“珠江学者”“云山学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教授韩永辉三位学者一起分享了各自的最新研究。

 

中银国际董事总经理、香港国际金融学会常务副会长王卫以“简论中美贸易冲突对道琼斯股指中美国龙头企业的潜在影响 (Trade war implications for DJIA Index companies) ”为题做了演讲。其提到:被广泛采用的股票基准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JIA) 选中的公司可以被视为美国公司中最好的公司,其中许多公司是在美国以外(包括中国) 有重大业务风险的跨国公司。这些道琼斯指数公司的福祉与全球供应链和国际贸易的健康密切相关,大规模、旷日持久的国际贸易冲突所带来的实质性业务中断、供应链中断和商业合作受损,将损害它们的收入和利润。其认为,在广受关注的、对中国市场有相当敞口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JIA) 中的美国股票和它们的中国同业企业之间建立一个杠铃式的投资分布,以便投资者能够在出现最坏的中美贸易情况下能对单边风险有一定的平衡。即使如果双方最终达成贸易协议,这种投资分布也能从一些有增长潜力的中国企业中得益。

 

(图为中银国际董事总经理、香港国际金融学会常务副会长王卫)

 

上海财经大学助理教授王子以“来自总部的贸易引力:跨国企业如何塑造了全球贸易?(Headquarters Gravity: How Multinationals Shape International Trade?) ”为题做了演讲。王子老师认为,跨国公司是国际贸易中的最大参与者,通常以其外国子公司作为出口平台,而这些跨国公司的出口行为与本地公司的出口行为在系统上有所不同。其通过中国海关数据,发现外国跨国公司在中国分支机构的出口偏向总部附近的市场。同时,王子老师将总部的引力纳入了多国一般均衡模型,并使用了双边贸易和流向14个国家/地区以及中国的跨国公司生产 (MP) 的海关数据评估模型。结构性估计表明,外国跨国公司在进入出口市场方面占中国出口的23%,具有极大优势。

 

“珠江学者”“云山学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教授韩永辉点评了王子老师的论文,其从问题的提出、数据搜集、经验规律、模型及结论几个部分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到了文章的创新之处,给出了其独到的建议。

 

图为上海财经大学助理教授王子)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魏浩以“进口竞争、大企业与高质量创新”为题做了报告。魏教授的研究重点关注进口竞争、企业规模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考察,当进口竞争加剧时,什么规模类型的企业更愿意通过加强创新积极应对进口竞争;其关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进口竞争能否有效抑制中国企业创新的虚假繁荣现象、促使大企业进行高质量创新行为应对进口竞争。并从实证的视角揭示进口竞争影响规模异质性企业创新的潜在机制,基于行业层面,分析了进口竞争对行业高质量创新的影响及其潜在的机制。其研究发现以下主要结论:进口竞争显著促进了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增加,尤其是对大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增加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有利于优化大企业的专利申请结构;进口竞争对大企业创新的影响主要是私营企业;资本品进口竞争显著促进了大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增加、抑制了大企业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的增加;大企业由于拥有较低的融资约束、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以及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从而使大企业在面临外部竞争冲击时,增加高质量创新行为,积极应对进口竞争;下游行业面临进口竞争程度的提高,会显著抑制本行业大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量;进口竞争提高了存活企业的平均高质量创新水平,资源再分配效应是进口竞争促进行业高质量创新增长的重要路径,企业退出效应是资源再配置效应的主要来源;地区知识产权保护程度提高时,会显著强化进口竞争对大企业高质量创新的促进作用。

 

图为北京师范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魏浩)

 

“珠江学者”“云山学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教授韩永辉以“产业结构距离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基于新结构经济学分析”为题做了报告。首先,韩永辉老师提出了三个假说,第一,产业结构距离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具有显著影响;第二,三次产业距离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第三,产业结构距离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影响在不同地域具有异质性,产业结构距离在欧洲地区呈现出“逆向产业结构互补”效应,在亚洲和非洲地区呈现出“顺向产业结构互补”效应。韩老师通过参考海外投资引力模型,构建跨国并购面板数据引力模型进行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层次系数距离对中国海外并购均有高度显著的影响,且体现为“顺向产业结构互补”的投资动机;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距离对海外并购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差异;产业结构距离效应对政治、制度和文化因素具有依赖性作用,产业结构距离通过双边政治关系、制度环境以及文化距离等机制对中国企业跨过并购产生促进效应。

 

上海财经大学助理教授王子点评了韩永辉老师的论文,其从文章的创新之处、结论部分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一些建议,诸如:产业结构距离的含义需要更多的讨论、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否由其他因素导致的、国有企业做并购的比例数据(在中国海外并购案当中)有待完善等。

 

图为“珠江学者”“云山学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教授韩永辉)

 

思维的碰撞促进创新思想的生成,演讲嘉宾们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专业热忱的分享其学术演讲,各位点评嘉宾亦精心准备,给出了中肯的精彩点评,会议的观众问答环节中,嘉宾与观众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学术思想在碰撞中进一步升华。

“2019国际贸易关系与全球化重构”学术研讨会是CIFER举办的第二届讨论中美贸易争端与国际贸易关系的前沿学术论坛,本届各分论坛共报名超过3000人次,共征集文章200余篇,志愿者投递简历近300份,发言嘉宾50余人,开幕式观众过千人,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大规模讨论中美经贸关系的学术论坛,代表着当今国际贸易关系研究领域的前沿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