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新闻

新闻 | “2019中国国际贸易研究年会”——会场一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20日         来源:         点击次数: 次         【 打印

2019年12月6日星期五,由中国国际贸易研究会(CTRG)主办、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承办、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与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大力支持的 “2019中国国际贸易研究会年会”在清华大学盛大开幕。此次会议汇集了国际贸易学术研究领域的顶尖学者,分享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为国际贸易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

中国国际贸易研究会(CTRG)是一个全国性的、非盈利性的学术组织,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我国在国际贸易与投资的研究和发展,同时也为这一领域的培训及学术研讨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它的建立得到了国内外顶尖贸易学家们的热情支持和参与;本次会议是CTRG的第九届年会,收到了近百篇学术稿件,CTRG全员齐聚清华,点评、讨论入选文章,盛况达到历届以来的高峰。

(与会嘉宾合影)


首先,CTRG前主席、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钟瀚德(经济发展学)基金教授丘东晓,与CTRG主席、CIFER主任、清华大学金融学院紫光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鞠建东,进行了开幕致辞。

(图为鞠建东教授)


鞠教授讲到,CTRG已经来到了第九年的相聚,而第九届CTRG年会将是一个转折点。他回顾了早年CTRG理念和组织培训的情境,以及过去几年国际贸易研究的发展状况和共同探索历程。第一届CTRG会议举办于上海财经大学,现在的学科先锋和开拓者在当时甚至还没有毕业;贸易研究在国内发展日渐繁盛,CTRG吸引了更多的学术注意力和后备军,注定要在学术研究及实践领域做出有益的指导。CTRG将永远是一个严肃的学术团体,为国际贸易研究贡献力量;同时CTRG也是一个开放的学术共同体,通过讨论和对话带来有益的发展导向和前途视野。

在鞠教授的致辞声中,“2019中国国际贸易研究年会”正式拉开帷幕。各位论文发言人与学术点评人依次分享了自己的观点。第一篇是丘东晓教授关于我国增值税增长(VAT)与企业出口增长速度的关系的研究论文,丘教授以我国的“金税工程”(China’s Golden Tax Project)为例,为其论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该研究发现,实施“金税工程”之前,地理位置(距离当地税务局的远近程度)是影响企业避税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金税工程”大大减少了企业的逃税情况,企业因此减少了国内市场的销售,增加了出口。

(图为丘东晓教授)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副主任、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马弘副教授为丘教授的学术报告进行了简要点评。在场嘉宾、观众就两位教授的发言进行了愉快而热烈的讨论。

(图为马弘教授)


会场第二篇文章是来自香港浸会大学的助理教授祁涵的“Global Sourcing and Domestic Value-added in Exports”。该文章主要研究的问题是:是什么因素导致一个国家在出口中的国内含量或其出口的国内增加值比率(DVAR)?祁教授通过建立具有国内和全球投入产出联系的多部门伊顿-科尔特姆模型,量化了各个国家地区的决定因素。通过使用此模型的校准版本和1995-2008年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可以完全分解由外部变化而导致的国家和全球DVAR变化。模型的解释效度很好的回答了研究问题。

(图为祁涵教授)


CTRG副主席、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樊海潮针对祁老师的文章提出了几点建议:一、三种因素对DVAR的影响可分解为和结果对应的几项组成部分,使得结果更加清楚;二、量化分析DVAR和福利的关系;三、本文中外生给定的资本k_n可参考Eaton, Kortum, Neiman, and Romalis (2016) 将资本内生化;四、参照Caliendo,Parro and Tsyvinski(NBER)将投入产出内生化,三种因素通过改变投入产出系数影响DVAR。

(图为樊海潮教授)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系主任朱林可带来了“Neighboring Importers, Network and Firm Export”的文章分享。该文章主要从信息溢出的角度分析了进口贸易的外部性,开创性地将比邻进口与企业出口相联系,最终证实进口端的厂商行为通过信息溢出可以影响出口端的贸易活动。朱教授指出国内企业在刚进入国际市场时,会出现试错行为和构建关系网络来获取信息的行为,通过对这两个现象的分析和归纳,总结出企业比邻学习 (learning from neighbors) 的两个信息获取机制:一是纯粹的信息获取机制(information sharing),即比邻的信息直接共享,或者通过比邻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一些行为来获取信息,这是一种点对点的信息获取机制,是直接的、具体的机制;二是信息网络共享机制(network sharing),即通过贸易和往来来建立联系,这种机制是一种间接的、更系统的、更整体的信息获取机制。

(图为朱林可教授)


CTRG副会长、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助理教授、香港大学中国与全球发展研究所(ICGD)副主任张红松点评了朱林可教授的报告:首先,该研究“逻辑清晰严密、选题新颖有趣、结论清楚可靠”,对业内多篇文献都有贡献;其次,该研究的最大贡献在于,“在控制住出口的信息外溢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了进口的信息外溢效应”。点评后,张教授针对该领域的其他方面问题与朱教授和在场的其他嘉宾展开热烈的讨论。

(图为张红松教授)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王永进教授分享了“Learning to Import from the Exporting Networks” 的研究成果。王教授指出,互联网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正在深刻地改变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但信息技术的进步并没有使地理距离对国际贸易影响的下降,反而呈上升趋势。王教授结合中国海关出口贸易、全球双向互联网超链接数量以及CEPII双边贸易数据库,并通过“简约模型”(reduced-form)考察了全球互联网网络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王教授构建了一个动态的国际贸易网络模型,并刻画了互联网对国际贸易网络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王教授强调,随着我国对外经贸关系的拓展,互联网对我国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会进一步强化。

(图为王永进教授)


CTRG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国际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刘青点评了王教授的文章。他认为,关于汇率和贸易关系的重要事实在解释程度上仍有扩充的余地;引入一个工具变量不足以解决问题,应考虑文中出现的3个内生变量。

(图为刘青教授)


会场一在开放热烈而犀利的讨论点评中顺利结束,学者们在交流中提出了卓有新意的远见和值得推广的共识,也为随后的会议开启了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