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新闻

新闻 | “贸易壁垒”分论坛——“2019国际贸易关系与全球化重构”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18日         来源:         点击次数: 次         【 打印

2019年12月8日上午,“2019国际贸易关系与全球化重构”学术研讨会议——分论坛二 :“贸易壁垒”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著名学者莅临会场。本届会议由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与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跨境数字资本研究中心(IDC)联合主办。日本神户大学经济学教授赵来勋主持了本次会议,并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副研究员刘斌、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庄嘉霖和张晓倩依次向现场观众分享了各自的最新研究。

(图为刘斌老师)

会议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副研究员刘斌老师的“中美贸易摩擦:谁承担了关税成本?”主题演讲开场。刘斌老师通过梳理中美贸易摩擦中四次加征关税的演变历程与特征得出以下结论: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国厂商仍承担了更大比例的关税成本,加征关税对中国企业的负向作用更大;从行业层面来看,机电产品相对来说更难转嫁关税成本。就此他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寻求最大公约数,防止中美脱钩,可从多边领域、双边领域、单边领域着手;二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应对可能的强制脱钩,可从“一带一路”、亚洲共同体、国内价值链的构建等方面推动。

(图为袁其刚教授)

随后山东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副院长袁其刚教授从国家层面、行业层面、产品层面及模型模拟结果、稳健性检验等方面进行点评,并提出了精准独到的建议。最后,观众就中美贸易摩擦中进口产品替代弹性、中国产业补贴、就业等问题进行了提问,刘斌老师给出了相应的回答。

(图为赵来勋教授)

日本神户大学经济学教授赵来勋从国际经济学的角度做了“产品质量对反倾销申报的影响”主题研究。首先,赵教授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引出:产品质量低下是引发反倾销的重要原因。他表示产品质量低下可能源于提高质量的高成本或者低质量的信誉,并通过中国2000-2013年的产品级数据和各种稳健性检验对其理论机制进行了进一步证实。其次,赵教授及其合作者通过构造边际成本和质量信誉的代理变量,确定了两种机制。结果表明,中国并没有恶意向世界市场倾销,相反地,中国的产品因为质量低而以相对较低的价格销售。最后,赵教授根据企业所有权和区位构建子样本,得出了国有企业和中西部企业更倾向于被反倾销的结论。

(图为刘斌老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副研究员刘斌老师点评时指出,“文章想法非常好,用了大数据,不仅在产品层面,还在企业层面分析问题,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同时刘老师也强调了几个可以考虑的情况,如反倾销是否最终被诉、国家是否执行了征税、反倾销的发起国家、滞后效应等等,刘老师建议进一步做扩展分析并关注补贴问题。

(图为庄嘉霖博士)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庄嘉霖带来的是“美国对华反倾销、中间品进口与出口产品质量“的主题演讲。首先,他基于2000-2014年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和世界银行反倾销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探讨美国对华反倾销调查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机制。其实证结果表明,美国对华反倾销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该影响在反倾销的立案调查阶段、初裁阶段和终裁阶段均成立。上述结论在考虑不同的控制组选择、剔除异常值、不同控制变量组合以及排除历史反倾销案件的滞后影响后依然保持稳健。接着,庄博士进一步从产品质量分位数、行业要素密集度、企业所有制和产品技术含量等不同视角考察美国反倾销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异质性影响,发现反倾销对不同特征的企业产品质量的影响存在差异。最后,庄博士从中间品进口的角度探讨了美国对华反倾销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机制,并且发现美国对华反倾销抑制了中国企业的中间品进口,进而导致出口产品质量下降。

(图为赵来勋教授)

日本神户大学赵来勋教授点评时表示作者们工作细致、逻辑清晰,提供了很多指标来验证产品质量,其中包含一些较为特殊的指标,建议可以尝试使用一些更加常用的方法。赵教授指出,文章中提到的反倾销对中国产品质量的影响是负面的,但也可从长期和短期的角度对比辩证的来看。

(图为张晓倩博士)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张晓倩博士的研究报告主要围绕“贸易救济措施对下游企业真实贸易利得的影响”来展开。张博士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的视角探讨了中国对外反倾销影响国内下游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贸易利得的内在机制与渠道。首先,张博士就国际贸易与全球价值链的背景和发展情况进行介绍,引出研究所关注和解决的核心问题:在GVC分工背景下,中国对进口中间品反倾销会如何影响国内下游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随后,张博士从理论机制、模型设定以及数据处理等方面介绍该研究所需模型的构建和推导过程,并通过一系列的检验和分析确保模型构建和研究结论有效合理。接着,张博士指出:该研究发现对进口中间品征收反倾销税在提高国外中间品相对价格的同时,并未有效促进相应的国内下游企业增加对本国中间品的使用;相反,反倾销降低了这部分企业出口中的国内附加值。最后,张博士针对其研究得出的结论,给出一系列政策建议。

(图为陈晔教授)

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陈晔认为张晓倩博士的研究数据扎实、充分。研究针对的是中国实施的对外反倾销,相关文献较少,因此意义重大。同时,陈教授建议在立案初裁仲裁部分可多酌笔墨,在涉及到企业数据变化的研究中,可以将分类更深化,并且提议是否可以做反倾销有效关税率的研究。

(分会场二现场)

演讲嘉宾和点评嘉宾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现场嘉宾与观众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贸易壁垒”分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2019国际贸易关系与全球化重构”学术研讨会是CIFER举办的第二届讨论中美贸易争端与国际贸易关系的前沿学术论坛,本届各分论坛共报名超过3000人次,共征集文章200余篇,志愿者投递简历近300份,发言嘉宾50余人,开幕式观众过千人,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大规模讨论中美经贸关系的学术论坛,代表着当今国际贸易关系研究领域的前沿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