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观点

刘灿雷 | 中美贸易争端与中国企业创新:来自跨国创新合作的经验证据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14日         来源:         点击次数: 次         【 打印

   

【点击文字2023国际贸易争端与全球化重构学术研讨会阅读会议新闻


12月8日-9日,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 (CIFER) 发起、辽宁大学主办、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 (CIFER) 与辽宁大学金融与贸易学院共同承办的“2023国际贸易争端与全球化重构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刘灿雷出席由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宏结主持的分论坛三:贸易摩擦与技术竞争,分享其与合作者题为《中美贸易争端与中国企业创新:来自跨国创新合作的经验证据》。

                           


刘灿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与外商投资、经济地理与创新经济、数字经济与贸易;近年来在《世界经济》、《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财贸经济》等国内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多篇文章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惠园优秀青年学者”资助项目1项目;担任《世界经济》、China and World Economy、《财贸经济》等期刊匿名审稿人。


                           

刘灿雷


刘灿雷在分享文章表示,近年来中美贸易争端的持续升级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特别是与中美贸易争端相伴随的美国在科技领域的对华“脱钩”与封锁,更是对中国企业的创新形成了直接冲击。本文基于庞大而丰富的全球专利数据信息精准识别了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专利申请及其跨国研发创新合作关系,并据此定量评估了中美贸易争端对中国企业创新产生的直接影响。本文研究发现,相比于(在中美贸易争端发生之前)与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存在跨国创新合作关系的中国企业,(在中美贸易争端发生之前)与美国存在创新合作关系的中国企业的创新表现在中美贸易争端发生后出现明显的弱化趋势,这直观验证了中美贸易争端对中国企业创新的负面冲击。


本文还进一步考察了这种负面冲击发生背后的“脱钩效应”和“转移效应”:一方面,中美贸易争端导致中国企业与美国的研发创新合作显著减少,即“脱钩效应”;另一方面,原本与美国创新合作较为密切的中国企业在中美贸易争端冲击后显著增强了与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的跨国创新合作,即“转移效应”。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增进我们对中美贸易争端的影响的理解。


                           

宏结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宏结表示,中美贸易争端爆发至今已经五年了,所有的努力都在争夺科技的制高点也就是创新是否受阻,这篇论文非常好回答了这个问题。宏结指出该文章视角清晰,样本选取时只将商业化的专利定义为创新能力,并高度肯定了本文的实证工作全面、丰富、严谨、扎实,拓展分析有深度。宏表示,文章在控制变量方面缺少对外部因素的考虑,传导机制略显简单,是否应该考虑到外部环境的问题,例如出口管制、补贴政策等。最后宏结提出相较于研究中美两国分别的自主创新绝对水平的变化,研究中美的创新水平的相对水平是否更有意义?


更多会议精彩内容欢迎您持续关注CIFER公众号

文字 | 刘灿雷

编辑 | 夏之薇

审核 | 杨绿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