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7日上午,由清华大学 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与货币政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国际贸易关系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重构”论坛在清华大学主楼隆重开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对外开放研究院执行院长林桂军教授出席了嘉宾讨论并发言。林教授提出,世界在出现深度变化,实体经济的霸权必然要导致在货币上的霸权,而中国面临着实体经济和货币权力的不平衡。中国还要有大国心态、大国思维,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中国的产业政策要改革,要保住全球价值链,还要进行危机管理和战略竞争管理,还要跟随欧盟推动WTO改革。

以下是林桂军教授发言原文:
欧盟WTO改革里面,今天的世界和昨天的不同了,我们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版本,但是我觉得这次贸易摩擦打到现在发现,过去全球的贸易体制是由美国来主导的,今天好像一家独大不存在了,出现了三家。一个是美国仍然是个重要的力量,第二个是欧盟,第三个是中国。WTO面临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这种多边的体制没法达成一致了。
所以现在WTO改革的方向让我们看到一个希望,就是这三家可以形成一个合作,以后的决策可能会更简单、更容易。这个问题我们也跟欧盟驻WTO大使讨论过,但日本怎么办呢?
日本占全球贸易的比重不超过3%,不到4%,就根本不包括这个范围之内,其他的国家也不包括在这个范围之内。林教授跟鞠建东教授区别在于,我们不可能带着亚洲这些成员去到WTO里面谈周边,我们只能是谈自己。
现在同一个观点应该是欧盟,欧盟在推诸边的这样一个体制。我们也认可全球贸易离开我们也不行。
第二,沿着这个思路,可能现在关系比较微妙,这里面最担心的、最忧心忡忡的不是我们,是欧盟。欧盟有两个风险:
第一个风险,欧盟马上可能就崩溃了,可能很快。5月份完了选举,然后会有问题,这是他第一个担心。
第二个风险,欧盟也担心中国如果和美国这90天谈判谈出了这个结果,就出局了。中国也担心美国和欧盟达成什么,我也出局了,美国也担心中国和欧盟要搞出什么东西来,肯定对我也不利。
所以,三家都有这种心态,今天看来我们还要有大国心态、大国的思维,不要把美国那点小的动静看的太大。
诸边有很多挑战,如果这样的诸边不行,全球的贸易体制就是碎片化的,就陷入无秩序状态,这个对三家都是不利的,对世界也是不利的,特别是是对发展中国家尤其不利。
现在有一个很大的风险,就是欧盟可能会解体,或者力量被削弱,这个现在是欧盟担心的最大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才是和美国的关系。
我们有一个团队做了一个预测,欧盟可能会变成什么样的状态呢?就是或者就是谁都都是敌人,谁都反对谁,或者过去团结的欧盟,团结在一块,欧盟可能会这两个之间变化。美国会有什么反应呢?他们预测美国可能会转向孤立和干预之间,过去那样的主导,它也管不了欧盟这么多事。所以,这是比较大的一个风险,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我们以什么样的标准来玩这三家的游戏很重要。
欧盟现在有三个要求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争端解决机制,WTO要恢复。
第二个,渔业补贴,我还说他们要谈补贴,没谈,是渔业补贴。
第三个,诸边。
第三个来讲我们应该是一个大国的心态,我们还是个小国的心态,我没法总结的这么准确。比方说如果中国的科技水平追上了美国,美国就一定怕我们威胁吗?或者我们一定威胁美国吗?欧盟的科技水平追上美国了,不也挺好的吗?为什么到了中国就不灵了?日本的科技水平也很高,也没有问题。
再一个就是说我们现在的改革滞后,那么改好了是不是就好了吗?欧盟比我们还好,不是也有问题和美国天天打。所以我觉得美国就是这样,你好了它就是不高兴。其实美国遏制中国,从1979年建交以来,哪件事上都没支持过中国。
90年代的时候,它要颠覆中国的体制,后来我们说不会,它只做8年,8年颠覆中国政府成本太高,对它来说根本不合算。今年我们又谈,特朗普做8年,他用8年把中国的体制颠覆了,最后取得不了什么好处。
所以这个问题已经讨论了30年,这个观点可能以后年轻人,又重新把这个翻了一遍。
最后,我们做什么?我非常同意刚才鞠建东教授讲的本身自己要发展好,这个是最重要的。集全党的力量,把这个经济搞上去,当我们要成为世界第一大国的时候,经济建设为中心,还是对我们十分重要的。
从更具体的来说,有些东西我们还是需要改革,比如产业政策。比如说哪个产业重要该发展,能不能通过政府、企业、学界、商界,年会、研讨会这种方式来实现?全国的行业都是这样,咱们开年会开三天,看看方向在哪儿,哪个是重要的版块,通过这个会完全可以实现,根本不用我们非要发一个文件出来。而且还很清楚,每个人在讨论。
是不是有些地方我们即使想做,也有不同的方式来做。想支持转型升级,支持转型升级最有效的是支持教育,支持人,不是支持土地。
第二个中美贸易争端,核心争的是全球价值链,所以我们要想怎么保住全球价值链。特朗普就想他能够留住制造业。当前我们要把这个做好,要形成这个思路。特朗普在国内加税,征进口税,结果都导致产能向美国流。不管他是想这么做还是不想这么做,动机是怎么样的。
第三个我们要进行危机管理。
欧盟要解体它就是危机,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观察了全球最可能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不是美国,而是 ABITV,Argentina、Brazil、Indonesia、Turkey、Venezuela,这五个国家很可能崩盘,GDP涨的很慢,国际收支的逆差很大,所以给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一个机遇。
最后一个,美国认为我们是竞争者,他认为竞争是中性的,他没说中性竞争者就一定是敌人,也可能还是朋友呢,他没有下定义。所以基于中美关系中心其实提出的是中美要进行战略竞争管理(Management of Strategic Competition),进行竞争,但是避免冲突,这个是中美要合作的。这是中美关系中心提出的,他们的立场就是这个,而且战略竞争是美国提出来的。
最后一项议程是,我们也要通过WTO改革,但是我们不要太积极推,有人推,这个世界贸易乱的差不多了,中小国家最倒霉,我们还不怕,欧盟最着急,我们跟着欧盟走就可以了,不要引领WTO改革,一带一路还没弄完。

以下为林桂军教授回答观众提问:
观众提问:根据刚才听了鞠老师讲的ABC三个均衡,刚才几位嘉宾也涉及到中美关系问题,现在选择哪个方案的权利可能不在中国手里面,那么 20世纪当时美国不想做头,但是最后逼到他最后做了一个领导人。但是当时的一战时的美国总统是学者,二战之后的总统是个政客,现在的特朗普是个商人,他就要美国第一。他可能希望美国第一的情况下他不考虑全球的发展,让其他国家给美国打工。这样怎么来解决现在的中美贸易的矛盾?我很赞同刚才魏老师讲的比如中国和美国是一个双治的格局,但是这样的一个情况怎么促成呢?
林桂军:刚才谈到政治,我们可能不知不觉的做了一些事情,实际是准备战斗的那种态势。贝斯曼时期,它实际上是准备崛起的,结果是多边特别热,和全世界都搞的特别好,双边特别紧张。我们今天中美关系搞不好,其它的都可以,特别像那个时期,这个是什么样的态势我希望大家研究和思考一下。
观众提问:我这个问题向林校长提出。林校长在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中美竞争其实是全球价值链的竞争,主导全球价值链。我在教学过程当中,也以林教授在国际贸易问题研究上的论文作为研究生必读文献,一直带领学生在追踪着林教授的论文,是全球价值链这个。
我现在问一个问题,如何构建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自贸区、实验区12个,还有一带一路,我们怎样平衡这种全球空间的价值链的构建?我希望林校长帮我回答一下,谢谢。
林桂军:第一个讲的是中美贸易战,关键是全球价值链。我看了一下减税的结构,几乎都是有利于海外制造业回到美国的。里边还包括对富人税收的政策,也是有利于钱重新回归到美国。
第二个他提高关税是它的主旋律,如果提高关税以后,其他国家向美国出口非常困难,这样就转向美国投资,所以政策基本上贯穿都是这样的。另外我们对美国出口结构来说应该是60%以上,都是全球价值链层面的。
再一个班总讲过一句话,大家可能听过,他说中美贸易不是关税等这些事,就是生产能力要回到美国,这就是我们打的目的,大家可以听一下班总讲的,这些信息加强了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第二个问题是中国的全球价值链,这个问题非常有必要、非常好,但对我们可能有威胁。比如说中国要松绑生产过程,是不是会使美国国内产业空心化。但是我们要提高效率,要把一带一路做好,我们将来能够真正推动全球化,我觉得中国很多生产过程的松绑是有必要的。
比如说我们高铁,是可以松绑的,不见得整个价值链我们从上到下拿到底。很多发展中国家也是能够承包,外包一些。
我经常说印度人做椅子做的特别棒,肯定比我们便宜,我们现在的高铁椅子特别不舒服。
观众提问:您好,我是清华金媒班的学员,我想提的问题是今年已经年底了,明年的经济发展和目前经济刺激政策预计的问题。您刚才的报告和几位嘉宾都提到,未来几年我们最大的任务是保持经济增长。但是从今年以来,大家也知道实体经济的状况不是很好,包括上周五的时候,国务院甚至出了一个通知,对于不裁员的企业要给一些补贴。这个现在是引起一些忧虑,就是我们现在实体经济状况是不是非常不好?如果到了明年90天之后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不是面临更糟糕的状况?在这个环境下,政府大概会出台一些什么样的措施?谢谢。
林桂军:我也不是搞宏观的,但是前两天我刚做了一个中国宏观经济资金流量分析,把这个结果给大家汇报一下。
第一个从国际上来说,风险最大的应该是两个因素,一个是我们的全球贸易摩擦,包括我们中国也卷入其中。
第二个是你刚才说的五个新兴经济体,它的股权债务危机可能会发酵。
从我们国内总体上来说,我们的企业情况不是上行,应该是下行的趋势更明显。那我们宏观经济有几个特征:
第一个,政府的净储蓄增加非常快。这是比较奇怪的现象,一般我们想政府应该是逆差,但是政府不仅不是逆差,连净储蓄,就是刨除了开支以后,甚至减去投资都是正的,这个净储蓄增长非常快。
第二个,个人部门净储蓄应该是保持稳定。这样使我们资金整个不发生危机,
这几天转的不好了,前几天还算可以,然后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企业基本上还可以支撑。我们分析完了大概就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