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5日至6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召开标志着中非关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习主席宣布中国与所有非洲建交国的双边关系提升至战略关系层面,并提出了构建“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全新愿景。此次峰会通过的《北京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为中非未来的全面合作奠定了基础,预示着双方合作将更加深入和全面。
首先,中非关系的全面提升反映了中国对非洲的重视。非洲不仅是全球资源和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之一。中国与非洲的合作从早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援助逐步拓展到贸易、投资、技术转移等多个层面,而此次峰会标志着这种合作进一步制度化和战略化。“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意味着中非关系不仅局限于经济领域的合作,还将在政治、安全、文化等领域展开更广泛的协作。这种全天候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对非洲的承诺,即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非合作都会持续深化,双方在全球事务中将相互支持、共同进步。此次峰会通过的《北京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进一步明确了中非合作的具体方向。双方将在农业、基础设施、制造业、数字经济、清洁能源等领域加强合作。这不仅有助于提升非洲的工业化水平,还能推动非洲国家实现经济多元化,减少对单一产业的依赖,进而提升其全球竞争力。
通过《行动计划》,中非合作的重点还将放在技术转移和人才培养上。正如我多次强调的,技术和知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知识型经济是未来全球竞争的关键。中国通过提供技术支持、帮助非洲建设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促进非洲的人力资本提升。这种合作将为非洲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有助于巩固中非在全球知识经济中的合作地位。
中非关系的提升不仅对双方有利,也对全球多极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全球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非合作展示了一种新型的全球合作模式。这种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北南关系,它建立在平等、互利、尊重主权的基础上,体现了南南合作的核心理念。中非合作有望成为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促进全球公平发展的新力量。
中国通过与非洲国家的紧密合作,增强了自身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非洲国家作为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其与中国的密切合作也有助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多支持。在全球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公共卫生等领域,中非可以携手应对,共同推动全球治理结构的优化。
此次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不仅是一次历史性的外交盛会,更是中非关系迈向更高层次的重要里程碑。通过提升战略伙伴关系、加强各领域的合作,中非双方将在新时代构建一个真正的全天候命运共同体。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促进非洲大陆的发展和繁荣,也将为全球南方国家的共同崛起提供新的模式和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