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主办、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承办的2022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动荡中的2022——全球与中国经济及政策展望”为主题,围绕四大圆桌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圆桌讨论二“中国经济与政策展望”由上海重阳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人、董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王庆主持,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挺与会并发表演讲。
陆挺表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四大内部风险:首先是一季度疫情影响严重,地方投资、房地产及出口行业数据不乐观;其次是传统的货币政策空间不大、效果不好;除此之外我们仍面临有效需求信贷较弱的问题;最后传统政策的传导机制存在失灵等问题。陆挺指出,面临这四大内部风险,要精准发力,打好政策组合拳。
陆挺
以下为陆挺发言实录:
有关当前的宏观经济和政策我讲三个方面:第一,经济下行压力;第二,宽松刺激政策的效率;第三,政策的看法。
第一个方面,沈首席刚才讲了外围的风险,我就不重复了,我多讲内部的风险。当前对经济的冲击毫无疑问很重要的一面是疫情,从某种程度来讲当前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已经接近2020年春节疫情爆发的初期。
从疫情本身来讲,相对2020年初期,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病毒有高传播性和低致死率的特点,导致我国现在的防疫成本越来越高。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大幅调整他们的抗疫策略,他们不以清零为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清零的难度更大、代价更高。
从时间上来讲,新冠疫情初次爆发的时点是在2020年1月份,那个时候在冬季且在春节前后,那次影响占GDP的比例是相对比较低。但今年爆发在3月初,一年之计在于春,经济也是一样,3月份、二季度是每年经济开局最关键的几个月。
从第三个点来讲,地理位置上来讲,本次疫情的波及面非常广。本次疫情中心位于长三角地带,位于第一大城市上海,长三角是我国的经济、金融、物流航运中心,汽车等电子高端产业非常密集,供应链很长、分工复杂,一旦某些节点在物流方面出现问题,整个产业链会被波及,甚至会冲击出口,对全球的供应链都有一些影响。
第四,今年进入抗疫的第三年,不少家庭、企业的储蓄和积累也被不断消耗,抗冲击的能力在减弱,疫情之下失业率会上升,导致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的下降,尤其在耐用品方面,他们在房地产方面的投资意愿能力也会下降。
第五,企业和居民对疫情的不确定性预期超过了2020年一季度。2020年高爆发的时候人民普遍预期新冠像SARS一样夏天会结束,虽然后来疫情全球蔓延,持续到今日。但2020年5月以后我国防疫非常成功,生产完全恢复,出口爆增,房地产行业很快复苏,预期大幅度改善,到了2020年下半年预期相当不错。但是现在情况有点不一样,大家都觉得疫情的结束有点遥遥无期,不确定性加剧使得居民会减少投资和消费,对于企业来讲尤其是民营企业会暂缓他们的投资,今年我们也有可能面临外商直接投资下降的局面。
第六,从政策角度进入抗疫第三年,有很多的官员在抗疫方面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很多资金用在抗疫上面使得招商引资、产业园区建设、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我们的基建也会受到物流方面的影响。
第七,我们目前的房地产行业和出口产业都面临下行的压力。这是额外的压力,本来今年出口和房地产面临一定下行的压力,有关出口刚才沈建光主席讲了外围因素,我不多讲了。
疫情对物流的影响和生产的影响,尤其是考虑到上海是我们中国第一大港口,占中国出口物流的20%左右,所以疫情对出口造成了一些影响,也有可能导致订单的流失。
房地产这一块刚才讲了几个方面的影响,可以说在房地产这一块现在也确实面临新房销售几乎腰斩的状态,影响了地方政府的收入,这对基层政府稳定的运行和基建投资造成压力。这个是我讲的第一个方面,关于经济下行的压力,总的来说压力是不小的。2季度GDP增速跟一季度的4.8相比会明显下一个台阶,下周一公布的4月份经济活动的数据也有可能不是那么乐观。
第二个方面,关于传统政策的空间和效果。首先是货币政策,经过8年多的降准,我们国家商业银行的平均准备金率只有8.1%,很多银行的准备金已经接近5%,所以降准的空间确实越来越小了。降息的空间也不是很大,从外围角度来讲今年美国肯定是大幅加息,出现会出现某种程度的中美利率的倒挂,会有部分的资金从我们国家的债券市场和股市撤出,人民币面临一定程度的贬值压力。另外我们国家的CPI也有一定的上涨趋势,我们国家的存款基准利率从2015年底以来处于历史的低位,现在要降存款利率的空间不小,不降存款利率只降贷款利率肯定会压缩银行的利差。银行过去这一年累计了一些坏账,这个时候降低利差不是有利于金融系统的稳定。
第三个方面,有效的信贷需求比较弱。昨天公布4月份的信贷数字,4月份新增的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主要的问题是对银行来讲缺乏高质量的借款人,他们可能不想借钱了,另外一方面面对想借钱的人,银行不敢借给他们,所以现在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第四个方面,传统的政策传导机制有些方面失灵了,以前主要靠地产和基建拉动经济,在经济不好的时候是最重要的办法。刚才讲了房地产拉动是很困难的,各地出台很多的政策,房地产起不来地方政府卖地收入的影响很大,基建很难上来,所以整个传导机制现在是面临问题。
最后,怎么样打好政策的组合拳,如何发力的问题。刚才讲到了消费券,我觉得是非常好的政策,是可以发力的点。在我看来如果说的更宽泛一点,今年在货币政策的空间已经比较有限的背景下,今年要加大财政支出的力度,并且优化财政支出的方向,通过加大财政支出力度稳定预期,保障基层政府的稳定运行并保障市场的主体。
现在有一个问题是,我们测算了一下,今年3月份制定财政预算的时候是假定今年的公共财政收入增长5%,且假定我们的基金收入是略有增长,主要是卖地的收入。但现在看来这两个假设都可能并不能够满足,尤其是我们政府基金收入这一块一季度下降25%,而土地财政收入下降27%,在这样的背景下要保障支出的稳定增长一定要保障收入来源。公共财政收入不够,我们的卖地收入不够需要通过其他的渠道增加政府可调配的资金,甚至在一定的时候要调整今年的赤字规模。
从财政支出的角度来讲,进入疫情的第三年,很多的家庭还有很多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是非常大的,突出纾困的重要性,在财政政策方面有些信贷政策向他们倾斜,财政政策撬动信贷政策,比如增加贴息、贷款的担保,在纾困方面给一定的租金的减免、税收还有税费方面的减免力度非常重要。
基建方面加大力度尤其是加大有合理回报基金项目的开工和建设,优先考虑人口流入地的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基建,外贸方面人民币已经贬值了一些,但过去两年升值带来了宽松空间,一定程度是有益的。适时、适度可以通过向市场购汇的方法来释放人民币的流动性,节约降准的空间,同时维持现在人民币的略有贬值的状态。
(本文根据发言内容整理,未经本人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