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观点

陈勇兵 | 中国出口企业的携带贸易:测度与解释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8日         来源:         点击次数: 次         【 打印

12月3日,2021国际贸易争端与全球化重构学术研讨会“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贸易研究会 (CTRG) 年会"圆满举办。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勇兵出席并分享其与合作者们 (见下图)题为中国出口企业的携带贸易:测度与解释的文章。

 

文章作者 

 

陈勇兵,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与应用微观计量。《中国经济问题》杂志副主编。第一作者在《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等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霍英东青年教师基础研究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2项。曾两次荣获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

 

陈勇兵

陈勇兵教授与其合作者的文章指出,携带贸易在多个方面革新了对贸易理论的理解。利用中国工业企业产品产量与海关进出口的匹配数据库,文章首次测度了中国出口企业的携带贸易,并进一步解释了其背后的机理。结果表明:第一,中国存在十分普遍的携带贸易现象。携带贸易企业占出口企业总量的63.64%,携带贸易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 30.33%,且逐年递增。第二,生产率较高、规模较大、经营绩效更好的企业更可能发生携带贸易行为。第三,本文发现需求互补是中国携带贸易如此普遍的成因。这些发现对如何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具有一定政策启示,更重要的是,未来基于携带贸易视角对贸易理论与实证的重新考察值得期待。

 

 余淼杰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余淼杰教授认为本文证明了携带贸易的存在,且在中国占比很大,是很意义的结论。同时在理论考虑中加入了供给端和需求端,是本文的亮点。接下来对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余教授认为因为文章分析企业是部分企业,所以计算出的携带贸易企业占出口企业总量63.64%是过高估计;第二,在原因分析中的小企业因为无法出口通过为其他企业提供携带贸易,这一原因不太准确,因为小企业可以通过中间商出口,而不必须在国内卖给其他企业;第三,回归中加入需求和供给侧的分析来验证结论,这一角度很好,但需要更多的实证回归来验证这个结论,并可以得出他们分别对携带贸易的推动作用的占比。

(志愿者根据录音进行整理撰稿)

 

CTRG与会嘉宾学者

CIFER公众号将在会后持续详尽推送各演讲嘉宾的个人学术观点与成果分享,敬请关注。


扫描图中二维码观看直播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