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与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跨境数字资本研究中心(IDC)联合举办的2020国际贸易争端与全球化重构学术研讨会(202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S-China Trade Disputes and Reforms in Globalization)在线上顺利召开。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世界经济专业博士齐彤出席并分享其与合作者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樊海潮、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院副教授丁浩员、联合国贸发会议资深经济事务官员梁国勇主题为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 as a Shelter from External Trade Policy Shocks: Firm-Level Investigation of the U.S.-China Trade War《对外直接投资作为抵御外部贸易政策冲击的庇护:基于中美贸易摩擦的企业研究》的文章。
齐彤
齐彤,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世界经济专业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投资、国际贸易和公司金融。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文章发表于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和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等国际期刊。
齐彤在分享中提到其与合作者的文章主要研究了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外部政策冲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文章首先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解释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如何影响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和出口企业的期望收益,然后对预测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显示,2018年3月23日中美贸易摩擦爆发后,有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的股票超额累计收益率显著提高,出口企业的收益率显著下降。这表明当企业面临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时,对外直接投资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庇护作用。基于2018年4月3日美国公布第一轮关税清单的研究发现,上述作用对于附加关税政策针对的行业更强。文章进一步发现对外直接投资提供的庇护作用主要来自跨国公司可以利用全球市场进行生产转移,从而避免关税上升造成的潜在损失,但该作用存在局限性,表现为对于此次贸易摩擦中美国所针对的国有企业和高科技行业上述作用相对较弱。
赵凌雪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赵凌雪博士针对齐博士的文章做出点评,她认为该文章无论是思想还是实证都很出彩,利用实践研究法外部冲击分析对公司的累计收益和股市的影响非常有意义。同时,赵凌雪博士也提出了一些问题:一是考虑是否应列明既出口又开展ODI的上市公司数目,因为既然要讨论ODI的出口替代和庇护效应,是否这一部分企业应当是主体?二是提出问题什么政策的不确定性会减少ODI企业的竞争,值得思考。三是如果利用2015单年各上市公司的出口币种,是否是一个好的衡量出口的方式。最后赵凌雪博士提出了建议,一是回归建议做一个placebo test(安慰剂检验),这样可能会使理论更加使人信服。二是需要考虑ODI和export的替代效应,这样可以增加交互性。
对外投资专题论坛与会嘉宾学者
CIFER公众号将在会后持续详尽推送各演讲嘉宾的个人学术观点与成果分享,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