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观点

王潇 | 廉价美元信贷:灵丹妙药还是毒药?来自发展中国家企业层面的证据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5日         来源:         点击次数: 次         【 打印

 

近日,由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与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跨境数字资本研究中心(IDC)联合举办的2020国际贸易争端与全球化重构学术研讨会(202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S-China Trade Disputes and Reforms in Globalization)在线上顺利召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统计与金融系教授王潇出席并分享其与合作者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an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的 Steve Pak Yeung Wu,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教授叶海春题为Cheap USD Credit: Panacea or Poison? Firm-level Evidence from Emerging Markets廉价美元信贷:灵丹妙药还是毒药?来自发展中国家企业层面的证据的文章。

 

王潇

 

王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统计与金融系教授,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2011年获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经济学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8年任职美国北达科他大学商学院,历任访问助理教授,助理教授,副教授(永久教职)。2018年入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聘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其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以及国际经济与公司金融、发展经济学等的交叉领域。论文发表于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等领域顶级期刊,2016年获“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2019年入选“仲英青年学者”,2020年入选“安徽百人计划”

 

王潇教授在分享中表示,在超低利率下发行的美元信贷会对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首先,全球金融危机后的美元信贷显著提升了企业的风险偏好行为,降低了企业的投资效率,加剧了企业的金融脆弱性。美元信贷带来的负面效应在全球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冲击下表现得更为显著。此外,该负面效应在对外部融资依赖性较弱的行业更为严峻。第二,在行业溢出效应方面,本文发现美元信贷的负面效应会溢出到未进行美元信贷的同行业较大规模企业,而且美元信贷较多的行业面临股票市场上更为显著的下行风险。

 

王教授与其合作者的文章对国际金融文献的贡献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在国际冲击的传导方面,我们提供了非金企业的风险偏好行为可以放大国际冲击的微观证据。第二,在金融全球化的作用方面,王教授与其合作者的文章发现了在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不完善情况下金融全球化在微观层面上的负面影响,即低利率美元信贷会损害企业经营和金融健康。

 

夏广涛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研究员夏广涛老师针对王老师的文章作出点评,夏老师首先总结了该文章的四个方面,分别是在讨论机制上:冲击传导上考虑global bank, 在内在机制上有协同效应下的自我强化;贸易企业上用到了融资币种选择与贸易结算币种选择;金融中介上有负债端与资产端的币种选择(高度美元化)中央银行上注重汇储备结构的选择。同时,夏老师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一是可以考虑去证明一下传导机制,金融机构本身情况美元化程度较高;二是建议思考一下对于货币政策除利差之外有什么别的影响。

 

国际货币体系专题论坛与会嘉宾学者

 

CIFER公众号将在会后持续详尽推送各演讲嘉宾的个人学术观点与成果分享,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