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观点

周玲玲 | 新冠疫情对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影响效应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6日         来源:         点击次数: 次         【 打印

 

近日,由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与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跨境数字资本研究中心(IDC)联合举办的2020国际贸易争端与全球化重构学术研讨会(202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S-China Trade Disputes and Reforms in Globalization)在线上顺利召开。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周玲玲出席并分享其与合作者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讲师张恪渝主题为《新冠疫情对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影响效应》的文章。

 

 

 

周玲玲

 

周玲玲,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全球价值链、投入产出模型及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研究成果主要发表于《财贸经济》、《国际贸易问题》等期刊,其中CSSCI期刊9篇、CSCD期刊1篇、核心期刊1篇,担任《国际经贸探索》等期刊的审稿人。

 

周玲玲老师在分享时提到,其与合作者的文章着眼于增加值贸易视角,探究新疫情对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影响效应。庚子年初新疫情开始肆虐人类,整个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伴随新冠疫情全球范围内蔓延,疫情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冲击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疫情凶猛来袭,引致全球范围内大面积生产中断、物流阻滞、需求萎靡,全球价值链脆弱性凸显。新冠疫情的暴发瞬间给予世界供给能力重创,极大地延缓了企业正常复工节奏,严重破坏了企业生产运行,导致诸多行业产能供给短缺,致使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的短期断裂。中国扮演着全球价值链重构的“朱格诺”,疫情蔓延势必严重冲击全球价格链布局。疫情暴发加速了全球资本及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分配格局的重新配置,引发中国在全球生产网络参与程度有所转变,致使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生产格局发生位移。研究发现:1)宏观经济层面:疫情将对世界不同经济体产生重大冲击,尤其是对美国、欧盟和中国的冲击较为严重;2)国家层面:新冠疫情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呈现一定程度的抑制效应,而对美国、欧盟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却有所促进。3)行业层面:新冠疫情对我国不同行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均造成一定程度的异质性影响,并且新冠疫情对简单价值链活动的冲击强度要高于复杂价值链活动的冲击强度。

 

张佳梁

 

 

清华大学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助理研究员张佳梁老师针对周玲玲老师的文章作出点评,她认为此篇文章非常有意思,内容详实,对受新冠疫情冲击下,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本篇文章内容作出梳理与剖析并提出此篇文章具有的三点优势。随后提出三点问题与建议:本文政策冲击设定主要依据Mckibbin和Fernando(2020)的冲击设定,并结合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民经济变化数据进行核算。1、政策冲击具体是如何设定的,能否详细展开?2、衡量的政策冲击是疫情开始初期的吗?在后期各国的疫情发展有不同的动态,可能对全年的整体影响不同。3、从前向分解来看,新冠疫情对农业、采矿业与加工制造业产生较强影响;从后向分解结果来看,新冠疫情对制造业与服务业冲击力度较强,那么对前向分解与后向分解的结果可以从宏观层面上进行进一步解读和政策建议吗?

 

疫情经济学专题论坛与会嘉宾学者

 

CIFER公众号将在会后持续详尽推送各演讲嘉宾的个人学术观点与成果分享,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