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观点

沈建光: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驱动力,未来将更加依赖创新、资本和全球化的数字贸易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01日         来源:         点击次数: 次         【 打印


9月28日,2024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成功举办。论坛汇集20位来自全球著名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与行业领军专家,聚焦“全球产业结构变革与经济展望”,围绕产业变革、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人工智能、气候变化与新能源产业等细分主题,对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作出前瞻性分析,为经济发展政策提供新思路。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主办、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承办,线下举办、全网直播。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出席会议并参与讨论。


沈建光指出,在全球经济快速变化的背景下,数字经济正逐步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成就尤为突出,不仅在全球数字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还在人工智能与数字化供应链方面不断推进创新,展现出其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尤其是在中美科技竞争的环境下,中国通过推动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步塑造出一个充满潜力的未来经济蓝图。中国的线上销售、智能物流和数字供应链等数字经济亮点,正在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创新与资本的相辅相成,也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国在这方面的差距正在缩小,特别是在与美国的对比中,虽然美国的科技创新领先,但中国在资本市场的改革和数字贸易的扩展正在为其创造更多机会。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过程中,数字贸易正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中国的跨境电商和数字服务贸易正在实现飞跃,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中国未来的经济前景,将高度依赖于继续推进创新,优化资本市场,并扩大数字经济的国际影响力。


图为沈建光发言


发言速记

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

刚才两位,在技术上都非常精通。我看今天还是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所以我从宏观的视角,因为刚才两位把人工智能讲得非常清楚,我就讲讲创新,人工智能和经济展望,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中美在人工智能科技上的竞争,在这个背景下,我们的经济,我们的创新如何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讲一讲经济学家的观点,跟前面两位还是有所不同。这也是鞠教授安排的这么一个不同的视角。


首先,数字经济,整个从人工智能这样一个作为新的产业革命。但是,最核心的目前来看,数字经济在中国经济增长当中其实起的作用是越来越大。而且这一块儿,我觉得可以跟比如中美在竞争当中,中国在某些领域还是处于领先的,特别是中国的线上销售,这也是数字经济很重要的一部分,包括物流,我们引以为傲的京东物流,这个方面其实全都是数字化的供应链体系,背后都是数字经济的体现。那么,这个是很重要,就是说全球经济增长,包括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当中,数字经济的比重是很高的,美国的经济也很高,因为他的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也是他的重要的驱动力,但对中国来说,这是中国经济非常大的一个亮点,就是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且在全世界,应该在很多领域是走在前面的。


第二,中美都在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重要的角逐力。我们的领导人,我们的总书记还是一直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但是美国讲的要竞争,战略竞争,他们定位的是一个以竞争为核心的一个概念。所以,对我们来说,其实也是一个挑战,就是怎么样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同时又在数字经济的发展中占领先机,其实就对今后整个经济发展,人民福祉的提高,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这个其实都非常关键。


那么,人工智能,我现在在考虑的,因为人工智能的话题前面还有个创新。我现在想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人工智能,包括最主要的创新突破都是在美国?从Open AI这一波开始的,而美国的股市涨了十年,其实背后就是它的七大数字经济为代表的平台企业,而他们的背后,这波股市的大涨都跟人工智能,AI的应用是密切相关的。除了七家公司,美国公司涨的表现就会大幅的逊色。就是它这样一个在全球的格局下,为什么这些都在美国,这个创新我们怎么能,也由这个全球性的、独创性的数字经济的技术可以引领我们的经济发展。那么,这一块儿我觉得还幸运的是,中国,还是在美国,还在竞争,就是欧洲其实已经远远落后了,欧洲基本上也没有大的平台企业,反正数字经济方面其实很落后的。


所以,在目前的背景下,中国现在包括备案的大数据数量是大幅上升。但是,中美在科技企业,包括市值上,特别是从2020年开始,其实市值的差距越来越大,所以这个要非常值得警惕。我记得我2018年加入京东的时候当时可能差距更小,其实就是短短的五六年时间差距在拉大。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这个差距为什么会产生?这里面很重要就是对创新,怎么样才能做到创新?这里边创新是不是一定要规划好的?就很难创新。有没有一定要有次序的?其实有框架的,有边界的也很难创新。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创新背后是有资本的,所谓金融。前两天我看到好像是有一篇文章是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金融还是国之大器,不要因为金融界做金融的羞耻。所以,我觉得其实创新背后一方面是社会的整个制度框架,第二个是对它背后金融资本的一个态度。


那么,现在大模型在各个行业加速落地,刚才两位也提了各自的模型,我们京东是比较垂直领域,通过行业数据,通过具体的业务为基础的,这里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跟行业知识、业务场景深度融合,这个就避免了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这种局面,而且我们是从产业中来到产业中去,发挥新兴实体企业的作用。所以,我们70%的通用数据,还有30%的我们的整个数字供应链的原生数据来训练模型。所以,基本上我们现在就是大模型应用在各个场景,也做了机器人直播。我记得鸿祎也到京东直播间,前段时间来做直播,也非常感谢。那么,这个方面其实中国的企业,其实这方面的创新还是非常活跃,刚才两位,包括京东我们都在做这个实验。


如果我们看更长期一点,比如说,人工智能短期会不会影响就业?其实AI在很多任务上的表现确实超过人。但是,它的问题是,从行业,从经济发展历史的角度,一个创新肯定是会造成一定的,其实产业的分化和产业的重组,有可能有赢家输家。但总的来说,从所有的产业革命来说,最终都会因为创新提高了效率,创造了就业,带动了更高质量的就业的发展。


还有一点很重要,我也谈一下对当前经济的一些看法。就是现在全球产业链重构是非常明显的,我这张图上非常清晰地看到,现在中国第一大出口地和第二大出口地都不是欧美国家了,曾经第一大是欧洲,我如果把拉丁美洲、非洲和俄罗斯这三块地方加起来已经是中国基本上就等于第一大出口地了,它的规模跟东盟一样大。第三个才是欧洲(欧盟),第四个才是美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张图上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整个全球格局在变化,全球的产业链在重整,美国从中国的商品进口持续下降,最高占比21%,现在只有13%的占比,这里下降了8个百分点。


但问题是,中国在美国市场上占比大幅下降的同时,中国在全球的出口市场的占比没有下降,还是15%,也是遥遥领先,世界第一。所以,这里边其实真正的变化就是全球产业链在重构。这里边我觉得欧美开始反思华盛顿共识,开始逐渐转向产业政策,这个其实也是跟中国学的,中国的产业政策看起来还是很有优势的。但是,问题是接下来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欧美国家也开始用产业政策,包括目前欧洲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要加关税,种种的行为来看,其实这也看到从全球经济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那么,在脱钩方面,中国一直反对脱钩断链,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防止脱钩断链。但是,很可惜欧美这些思潮在上升。但是,我们看到虽然跟美国的贸易关系在下降。但是,数字贸易成为全球贸易的关键力量,全球贸易去年增长是下降了1.2%,但数字服务贸易同比是增长了9%,而且数字服务贸易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达到了54%,中国在这一块儿,跨境电商出口规模在过去十年增长了4倍,而且增幅大大高于传统的总的出口。所以,我们看到的比重也在大幅上升。所以,数字经济不光对国民经济,对全球贸易其实也是巨大的贡献。


中国目前来看,一揽子新的政策,我们在资本市场就说叫三根阳线改变信仰。过去对中国经济的很多悲观言论现在一扫而空了。所以,这个论坛的时点特别好,在这个大好消息出台的情况下。我觉得不管怎么说,这个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转变,非常好的转变,就是提振信心。不管怎么样,我觉得股市提振,我相信接下来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都会出台,而且力度会非常大。但是,有一点已经达到了一个效果,就是资本市场大幅地反弹,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因为如果刚才说的这些大模型企业、科创企业、创新企业,如果在不能上市的背景下,资本市场如果是堵塞的情况下,很多PE、VC这些科创企业它就没法退出,没法退出有些就面临着倒闭,有些面临着退出。所以,这个其实对中国创新,我认为是很大的一个负面影响。现在如果把股市提振起来,允许科技企业,任何企业只要你市场来做衡量标准,只要你按照法治化、国际化、市场化三化的背景下,放开融资,让科创企业能上市,可以用市场化的手段支持中国的创新,包括大模型也好,其实背后都需要大量的资本。


所以,为什么美国,待会儿我会强调,为什么这些都发生在美国,而不是发生在欧洲?最主要就是欧洲其实对资本,对数据,对整个都是限制很多。所以,觉得我们这块儿,待会儿我会再强调,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