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本文还从供应链参与度、产品异质性、供应链位置、初始阶段固定投资来考察企业异质性。
首先,从进口角度来看:文章发现,随着报复性关税的实施,进口价值和数量显著下降,进口价格存在完全的传递效应。10%的进口关税的上升,会导致3%的进口价值的降低,但是只对普通商品贸易进口有影响,对加工贸易进口没有影响。考虑到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异质性,我们得到与其他文章类似的结论,即,进口关税的抬高对国有企业的冲击是最大的;对外资企业的影响相对较轻。
其次,从出口角度:文章发现,报复性关税导致了对美国的出口和对其他国家的出口的减少,在广度和强度上均有所体现。
最后,作者进一步考察这种对出口的阻碍与价值链的关系:文章发现,当企业进口越位于价值链上游,出口越位于价值链下游,并且价值链跨度较长时,冲击对出口影响就更大,另外,当进口产品与出口产品更多地同属于同一个出口行业的时候,负面影响更大。还考虑了进口关税对中间品的影响,发现,没有进口中间品的企业,进口关税的提高也阻碍了他的出口贸易。
盛柳刚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副教授盛柳刚先对文章进行了总结:当前大部分文献集中于讨论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对美国进口或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影响。这篇文章系统的讨论了中国反制关税对于中国出口的影响,是非常别具特色的。尤其是关于价值链的讨论是非常有意义的。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与意见:首先,中国反制关税对于中国出口表现的负面影响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是否有可能去检验中国关税对于企业产品层面的影响;贸易战也带来了高度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TPU),这种不确定性是否同时影响力企业的进出口;有其他研究指出,对于私营企业而言,当前可能存在显著的非关税壁垒,这种非关税壁垒是否是一个重要的遗漏变量。其次,刚才提到中国的反制关税导致其自美进口减少了,那么整体而言,是否中国进口有一定程度减少。也许可以用Feenstra 价格指数替代企业层面价格作为所有进口品的价格指数。最后,反制关税对中国进口农产品和制造品的影响会不会不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