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1“国际贸易争端与全球化重构学术研讨会”在线上顺利召开。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马弘出席全球价值链专题分论坛一并分享其与合作者们 (见下图)题为《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贸易战和产业政策研究》Trade Wars and Industry Policy along the Global Value Chains的文章。
文章作者
马弘,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经济系长聘教授,200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2009年获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学博士学位。2017 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讲授课程包括《博弈论》(本科)、《经济全球化专题》(本科)、《国际经济学 II》(博士)、《微观经济学》(EMBA)和《国际贸易学》(本科)。担任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Journal of Economics,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 Journal,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China Economic Review和《经济研究》等学术期刊的匿名审稿人。
马弘
马弘教授与其合作者的文章中提到,从18年美国发动对中国的贸易关税打击开始,这场战争却造成了美国国内消费者和企业的巨大损失,那么我们不禁要问特朗普发动针对中国的贸易战的动机到底是什么?首先,特朗普自己认为是为了减少与中国的贸易逆差,但事实并非如此。那么他是不是想打击中国具有出口比较优势的商品,似乎证据也不足。最后,争论的焦点转移到了他是否为了拯救美国的就业危机,显然也不是。因此,马弘教授就此类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观点:特朗普的做法只关注于中国的产业政策,与进口无关,因为这些政策主要集中在打击几个少数的高科技制造业行业,而这些行业被“中国制造2025”政策所强调,随后马弘教授给出佐证。
本篇论文主要讨论规模经济、产业政策和关税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三者会起着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相互作用的机制。在此机制中,中国的产业补贴会非常有效地增加美国的福利以及新兴经济体的福利,但是会减少上游制造业的福利等,未来研究需要考虑贸易和产业政策在高科技行业的动态效应。
李海石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博士后李海石认为中美两国身为国际大国,开展贸易战会有损于两国及各国人民福利,因此本文是具有重大政策影响的深刻定量研究,并对研究目的、模型方法与研究结论做了简要的总结。最后李海石博士提出了自己关于中美贸易战的观点:特朗普的关税战不仅针对中国制造2025行业,而且是起初为了美国消费者的福利,保护美国的比较劣势。此外,二者还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在数据层面,如何解决行业内异质性的问题美国的关税和中国的补贴只是针对行业内高科技产品。在计量模型层面,美国的“补贴”、CN的报复性关税等调整的情况下,最佳对策会是怎样;根据Lerner对称原理,结论是否适用于多国经济体;如果关税因国内反弹而难以降低,政府应如何重启贸易战。
(志愿者根据直播内容进行整理撰稿)
全球价值链专题与会嘉宾学者
CIFER公众号将在会后持续详尽推送各演讲嘉宾的个人学术观点与成果分享,敬请关注。
扫描图中二维码观看直播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