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1“国际贸易争端与全球化重构学术研讨会”在线上顺利召开。中央财经大学助理教授刘韬出席国际金融专题分论坛四并分享其与合作者们 (见下图)题为《霸权还是和谐?一个国际货币体系的分析框架》Hegemony or Harmony? A Unified Framework for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的文章。
文章作者
刘韬,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助理教授,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国际货币体系、人民币国际化。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经济研究》等国内外知名期刊,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青年项目一项。
刘韬
刘韬教授在与其合作者的文章中提到,该文章综合考虑现有的两种国际货币体系理论观点,提出了一套融合两者观点的统一理论体系。一部分观点认为现有国际货币体系是一个以美元为主导的单一货币体系;而另一种观点认为,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并不是单一的,多种货币种类可以相互并存。该文基于微型货币模型,通过检验货币的两种属性——交换媒介和价值贮藏,提出了以下理论观点:1. 安全资产的设置在所有货币体系中都十分重要;2. 当单个国家无法提供足够的安全资产时,更有可能形成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同时,刘教授还进一步将该理论框架运用到相关话题的研究中:例如“三角不可能定理”等。
(翻译自嘉宾提供论文摘要)
杨秋菊
江苏大学财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讲师杨秋菊对文章进行了简要总结:该文章建立了一个微观个体的货币搜索模型,主要创新点在于联合考虑了货币的交换媒介和价值贮藏的职能;并同时引入了金融中介解决时间摩擦问题和贸易融资安排,最终通过观察微观主体的最优决策来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选择提供理论依据。而后通过不同货币体系下货币政策效应和财政政策效应的分析中,说明一国足够的安全资产供应能更好地支持货币的交换和贮藏职能,也能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从而增强该国货币的国际地位。杨老师也对该文章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和疑问:例如在货币流通规模方面,流通规模是否能够代表国际支付能力,以及如何区分本国使用本国货币的规模,他国使用本国货币的规模等情况。
(志愿者根据直播内容进行整理撰稿)
国际金融专题与会嘉宾学者
CIFER公众号将在会后持续详尽推送各演讲嘉宾的个人学术观点与成果分享,敬请关注。
扫描图中二维码观看直播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