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观点

郑休休 | ​非关税壁垒冲击下出口企业的“优胜劣汰”与“提质升级”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06日         来源:         点击次数: 次         【 打印
12月4日下午,由中国国际贸易研究会 (CTRG) 主办、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 (CIFER) 承办、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与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大力支持的第十届“中国国际贸易研究会年会”顺利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研究员郑休休出席并分享其与合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刘青题为《非关税壁垒冲击下出口企业的“优胜劣汰”与“提质升级”的文章。
 

郑休休
 
郑休休,本硕博就读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2018年获选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生联合培养,2020年6月博士毕业,9月获国家资助入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8批面上二等资助。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环境经济学。已发表SCI论文4篇、中文2篇、合著1部,另有多篇工作论文在投,参与市场监督总局、商务部、地方政府课题撰写工作,同时承担本硕宏微观经济学习题课讲解。
 
郑休休分享的其与合作者共同完成的文章基于WTO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特别贸易关注案例数据,结合2000-2010年海关微观企业出口数据,定量衡量了发达经济体对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微观企业出口二元边际及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为市场总体出口表现提供了可靠解释。主要结果发现,发达经济体对华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把“双刃剑”,对中国企业出口存在短期“优胜劣汰效应”和长期“提质升级效应”,且在市场间和市场内存在显著差异。
 
第一,壁垒冲击同时带来市场机遇与贸易阻碍,促使各细分市场内参与者进退更替显著加速,但幸存企业对细分市场出口金额显著下降;第二,壁垒冲击的“优胜劣汰效应”具有市场间特殊性与市场内普遍性,低技术密集度产品、消费品、高替代性产品市场内的企业,以及各细分市场内出口低质量产品的企业倾向于退出或避免进入受壁垒影响的细分市场,且相关幸存企业表现出显著的出口金额减少现象;第三,细分市场内直接遭受壁垒冲击的企业在两年后呈现出显著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效应;最后,该冲击对私营、外资、国有所有制企业的出口影响显著不同,其短期“优胜劣汰效应”和长期“提质升级效应”对于涉及外资、中外合资与合作企业以及“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方式不显著。
 
 
 
赵来勋
 
日本神户大学经济经营研究所教授赵来勋针对郑老师的文章做出点评,他认为这是一篇有趣且逻辑清晰的研究。同时赵教授也对此文章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否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TBT和NTM对中国出口有重大影响?二、可以加上一些理论机制;三、建议采用三期的进入和退出时间;四、本文大多数研究都聚焦于怎样影响出口额和出口量,建议增加福利效应方面的研究,例如:无论产品在哪里被消费,一个高的非关税壁垒可能都会提高消费者福利。五、作者可以将本文拓展延伸至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研究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CTRG与会嘉宾学者
 
CIFER公众号将在会后持续详尽推送各演讲嘉宾的个人学术观点与成果分享,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