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观点

沈彬朝 | 非关税壁垒与中国进口多元化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11日         来源:         点击次数: 次         【 打印

近日,2021“国际贸易争端与全球化重构学术研讨会”在线上顺利召开。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沈彬朝出席贸易政策专题分论坛二并分享其与合作者们 (见下图)题为《非关税壁垒与中国进口多元化》的文章。

 

文章作者 

 

沈彬朝,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直博生,研究方向世界经济。

 

沈彬朝

 

沈彬朝在与其合作者的文章中提到,随着亚太地区关税贸易壁垒趋于零,削减非关税壁垒已成为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关键因素。基于中国进口非关税壁垒测算和Helpman et al.(2008)的模型扩展,我们探究了削减进口非关税壁垒对中国拓展进口来源地和进口产品种类多元化的影响。研究表明:(1) 中国进口非关税措施导致的冰山贸易成本平均为5.55%,其中,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和原产地规则的冰山贸易成本超过8%,其他技术性壁垒的冰山贸易成本为3.17%,各类非关税措施的效果在不同产品间有着较大的差异。(2) 中国进口非关税壁垒主要集中于动植物产品、加工食品等商品上;在主要进口来源地中,中国从加拿大、泰国、澳大利亚、越南等进口的非关税壁垒较高。(3) 中国进口非关税壁垒减少在统计上显著地促进了中国进口来源地多元化和进口产品种类多元化。(4)中国进口非关税壁垒降低在扩展进口来源地多元化时,对制造品和同质品的促进效应要大于初级品和异质品,且CPTPP国家对中国拓展新进口来源地的促进作用大于其他国家。

 

吴含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讲师吴含针对文章内容从三个维度提出相关建议:从模型的结果来看,理论模型和假说不匹配。理论模型中采用的是冰山成本对二元边际的变化,但是并不能直接解释非关税壁垒对中国进口多元化。冰山成本同时包含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冰山成本的变化不一定完全来自于非关税壁垒的变化。以及文章后面测算的结果呈现出并不是明显的相关性。同时,模型中没有提到非关税壁垒的类型。在异质性分析上,可以考虑从国家产品二维层面的研究,可以研究更加细致。文章中外生权重构造方面,研究样本主要是2016,但是权重的构造用2014年,需要作出进一步的解释,可能是数据上的缺陷。在文章内容上,感觉更多是在相关性的分析,可以更进一步,从为什么的角度深入分析。可以探究产品的异质性,比较优势和技术优势,进一步解释非关税壁垒对进口多元化的原因。

 

(志愿者根据直播内容进行整理撰稿)

 

 

贸易政策专题专题与会嘉宾学者

 

CIFER公众号将在会后持续详尽推送各演讲嘉宾的个人学术观点与成果分享,敬请关注。


 

扫描图中二维码观看直播回放

 

 

历届会议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