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1“国际贸易争端与全球化重构学术研讨会”在线上顺利召开。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教授刘洪钟出席全球经济秩序专题分论坛七并分享其题为《霸权护持与超越:高科技产业全球价值链竞争的政治经济学》的文章。
文章作者
刘洪钟,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志远领军学者,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亚洲太平洋学会副秘书长。曾任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辽宁大学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亚太经济与政治、全球化与区域合作。曾主持 8 项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项目,获教育部和省级社科成果奖 8 项,出版专著 6 部,发表论文 80 余篇。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形势下全球价值链重构对国际经济权力转移的影响及中国应对策略研究”。
刘洪钟
刘洪钟教授在分享中提到,全球价值链时代,中国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能否解决“卡脖子”的问题?该文从理论构建、理论阐释和案例验证三个部分来说明问题。刘洪钟教授特别提到,日美与中美半导体产业争端比较:第一,时代特征的差异导致中美与中日的国家间经济链接模式存在较大不同;第二,中日两国市场规模不同,决定了它们在应对与美国贸易争端能力上的差异;第三,制度差异和国家战略的不同决定了中美与日美半导体之争存在本质上的不同。最后,得出基本结论:中美两国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双向非对称相互依赖关系,中国高度依赖美国技术,美国则高度依赖中国制造和中国市场。这种相互依赖的态势一旦形成则很难撼动,并且其渗透力会愈发强大。这为中国半导体产业赶超美国提供了现实基础。
(志愿者整理自直播内容、嘉宾提供论文摘要)
田旭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田旭认为这篇文章从技术、生产能力、市场三个维度对崛起国与守成国之间关于高科技的权力博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提出在全球价值链的时代大国权力博弈的逻辑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因此,守成国通过贸易战或者技术壁垒等传统手段打压崛起国的发展并维护自身霸权的做法没有办法实现,霸权必然会走向衰败。换句话说,在全球价值链的时代下,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在帮助发达国家或者霸权国的公司或者企业扩大全球市场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地培育着自身在技术层面的竞争对手,而当霸权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已经晚了。也就是说,霸权在进行护持的时候,已经失去了它最佳的时间点了。田旭研究员同时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关于文中的“市场”是指市场规模还是市场失灵?第二,在三个要素当中,它们两两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不是也值得思考,比如技术发展与市场规模,技术发展与生产能力,这二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二者之间产生的互动会对分析框架产生什么影响?随后刘洪钟教授给出了相关回应,两位专家进行了深入讨论,线上氛围热烈。
(志愿者根据直播内容进行整理撰稿)
全球经济秩序专题与会嘉宾学者
CIFER公众号将在会后持续详尽推送各演讲嘉宾的个人学术观点与成果分享,敬请关注。
扫描图中二维码观看直播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