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CIFER观点 | 鞠建东提出“县里办大学”经济刺激计划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07日         来源:         点击次数: 次         【 打印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席教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主任鞠建东与CIFER研究专员李思佳在《清华金融评论》2022年4月刊发表文章“县里办大学——产业升级与货币产业政策”文章建议,今后10年通过每年2万亿人民币的经济刺激计划,每所大学每年10亿,建设2000所县域大学,推动中国经济从工业化时代向知识化时代结构转型,由此增加中国经济1%的GDP增长率。2022年5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中要求尊重县城发展规律,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认为,在知识化时代县域经济最大的短板弱项是缺少大学,对此做了初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章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需要从工业化时代的制造、加工装配、房地产、铁公基等,转换成知识化时代的技术创新、高科技服务、知识服务等,但是这个结构转型卡壳了,这是目前经济下行的关键所在。

 

文章认为,知识化阶段的经济发展由对知识的需求与供给驱动。产业、技术的升级带来对知识的需求,而大专以上受教育人口的增长带来对知识、人力资本的供给。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力资本供给主要表现为: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

 

“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口占比,我国是15.47%,美国是61.60%”,文章通过对比截至2020年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口占比等数据,再将面积相近的美国伊利诺伊州与我国辽宁省的高校密度进行比较,发现我国大专以上受教育人口占比及高校密度均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巨大差距。

 

作者指出,我国县域以下几乎没有高校,高等教育结构失衡尤为严重。将高等教育与精英教育直接画等号的概念偏差亟需调整,大学教育不应再是精英教育。在知识化阶段,县域经济最重要的发动机不再是工业园区、开发区,而是知识化的发动机——大学。

 

我国县(市)平均人口大约是50万,在一个知识化时代, 50万人口至少需要一所大学来满足基本、稳定的教育、培训与研究需求,这些需求包括中小学教育、医疗卫生、大健康、金融服务、新闻传播、文化艺术、环境保护、政府管理,当然更加包括企业发展、工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产业升级等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

 

“知识化的时代,需要大学作为传播、知识创造的关键节点,为各县特色产业、传统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研、教育支持”。在作者看来,没有县域大学这个关键节点,县域经济就会被边缘化以致失去活力。在知识化时代里,县域大学也将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关键节点。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者指出,我国以县级区域为分水岭,大学设立密度出现两极分化,大学在大城市与县以下区域的不平衡发展是知识化时代最大的发展不平衡,而在县里办大学,既可以满足县域经济在知识化时代对人力资本的有效需求,也成为解决县级以下文化沙漠化问题的基本支点。

 

县里办大学或将面临两方面的压力:一是师资、课程建设;二是经费来源。作者提到,数字经济时代,县域大学的师资、课程建设完全可以借助信息技术,通过现有重点大学“传、帮、带”模式来快速实现并初具规模。而经费将通过“精准货币政策”,或者称之为“货币产业政策”,以专项贷款、专项债等方式将货币直接投放到县域大学建设。

 

作者提出,今后10年每年增发2万亿元的货币投放至“县里办大学”,实际上可以看成中央通过货币政策对县级经济的转移支付,帮助县域经济从“工业化”向“知识化”的结构转型,将因此推动每年1%的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