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观点

李春顶 │ 最优关税与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内生动力——兼论逆全球化的动因和前景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13日         来源:         点击次数: 次         【 打印

2018年12月8日上午,“国际贸易关系与全球经济治理重构”学术研讨会——分会场二:“国际贸易摩擦的短期与长期影响”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来自各界的专家学者参与了会议。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和经济研究中心(CIFER)与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春顶教授出席会议并做了主题为“最优关税与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内生动力——兼论逆全球化的动因和前景”的演讲(后附现场PPT)。


FCFF


李春顶教授现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摩擦与争端、区域贸易协定以及国际经济合作,擅长国际经济政策的建模与数值模拟。主持和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商务部、财政部、外交部、海关总署等课题数十项。在国内外SSCI和CSSCI期刊如《Journalof Comparative Economics》《The World Economy》《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在《人民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以及《Global Times》等报刊发表财经评论百余篇。


1091A


李教授首先指出近年来虽然在少数国家出现了“逆全球化”的趋向,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步伐在不断推进。随后,李教授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并用数值模拟来演绎全球贸易自由化内生动力机制。使用数值一般均衡理论模型计算各国的最优关税率,并考虑现实的发展在模型中逐步增加贴近现实的因素和假定,模拟出不断下降的最优关税率,并且发现越贴近当前现实的模型结构得到的内生最优关税率越小。比较而言,引入资本跨国流动、内生性贸易不平衡结构对最优关税的影响最大,偏好弹性对最优关税的影响次之,而引入贸易成本、增加生产结果以及外生性贸易不平衡结果等的影响较小。最后,李教授得出内生性的最优关税率下降代表了一国的贸易开放倾向,也就证明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内生动力机制;在此基础上,李教授进一步对当前的“逆全球化”动因和前景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