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观点

陈兴动 │ 警惕全球通缩风险,预计2019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低于2018年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02日         来源:         点击次数: 次         【 打印

12110


3月21日上午,法国巴黎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在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出席了首届“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本届论坛由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与京东数字科技联合主办,以“2019中国与世界经济展望”为主题,邀请了国内外著名机构的多名首席经济学家与领军学者共同探讨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政策走向。


1124E


陈兴动首席在题为“灰熊在敲门——增长持续走软与经济衰退风险上升”的演讲中提出:全球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各国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的窗口在关闭;中美贸易摩擦预计告一段落,美日、美欧、美印之间的贸易争端凸显,其中美欧最为复杂;全球通缩的危险值得警惕;中国经济增长可能在二季度触底,三季度小幅回升, 2019年的经济增速预计将低于2018年;未来预计美元汇率对欧元、日元、人民币将缓慢走弱。


陈首席首先介绍了全球经济增长面临更多的下行压力,分别对美国、欧洲、日本、中国等的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国的经济增长存在超预期的经济增速下滑,其中的原因包括去杠杆政策导致的货币信贷紧缩、市场对“国进民退”的担忧、来自外部环境的冲击等;随后分析了我国政府为解决问题所做的政策努力,包括加紧中美贸易谈判,政策上进行一系列纠偏,宏观经济政策适度放松;最后他对2019年全球与中国的经济形势进行了简要总结,包括由于全球的经济开始放缓,各中央银行进行货币政策正常化的窗口已经关闭,中美贸易协议达成后,全球贸易摩擦仍会存在,中国经济在三季度启稳并出现小幅反弹的可能性比较大等判断。


F50F


陈兴动,法国巴黎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曾任世界银行华盛顿中国部经济顾问、世界银行中国代表处经济研究员、法国兴业高诚证券公司总经济师、法国巴黎百富勤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法国巴黎百富勤证券公司董事及总经济师;曾作为中国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的经济师,积极参与有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研究和设计;北京大学经济系学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专业第一届硕士、英国牛津大学第一批中国中央政府公派留学生。


以下是陈兴动首席演讲全文:


首先谢谢清华五道口的邀请,很高兴。首先我想把自己的位置先定一下,我们应该说是这个市场的经济学家,但是商业经济学家跟鞠教授讲的有学者、政策研究者是不太一样的,我们的目标对准的客户是投资者,我们看方向,判断方向,因此今天8分钟时间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2019年第二季度对全球经济的判断。我们二季度报告的题目用了一个词”Beige-ilocks”,它的意思是比“Goldilocks”所描述的经济运行状态要差一些。具体而言,我们今年对全球2019、2020年的经济走势的判断,是经济全球协调性下降且不断持续,某些国家经济衰退的风险在上升。


全球投资景气指数现在是比较大规模的下降,全球主要经济体均趋于这种状态。我们将全球主要经济体分为五个部分具体来看,一个是美国,第二个是中国,第三个是欧洲,第四个是日本,最后一个是新兴市场国家。为什么把中国分出来?我们认为中国既不属于发达国家,但也不再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国属于什么?我们称之为EDM,叫做新兴的发达国家。


我们对美国的经济形势的判断,是回归趋势值,美国目前的潜在增长率普遍认为是2%左右,其未来两年实际增长速度我们预计将逐渐回落甚至低于2%的水平;欧洲的经济运行将低于其潜在增长率,即低于1%-1.5%的水平,我们预计未来两年欧元区经济增速将回落至0.9%、1.0%的水平。而日本的经济可能面对着衰退的风险,今年的经济增长可能比去年有较大规模下降,我们预计日本未来两年的经济增长仅在0.2%,0.3%左右。


从全球角度来讲,我们今年还得不出会出现衰退的结论,为什么这样?左边这边可以看到,观察到的经济形势正在变差。但右边一栏我们看到经济形势似乎还有一些指标在改进,那么综合来看我们认为今年出现衰退的可能性并不高,我不具体展开谈。


接下来我们看发展中国家,今年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整体而言应该还是会比较平稳,今年将会有一系列的换届选举,土耳其的地方选举,印度尼西亚4月份的选举,印度的选举,南非的选举,欧洲议会的选举,因此风险依旧存在。发展中国家面对的风险其中一条就是有许多的力量起来,反对义务、反对责任。


接下来谈一谈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国的经济增长,2018年官方统计数字是6.6%,但是这个6.6%的增长这个数字,我们认为实际的经济增长可能要比6.6%慢,否则的话不至于引起政府这么广泛的关注。此外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经济统计指标之间协调性越来越差,去年的经济增长主要的问题是什么呢?不在于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而在于经济下降速度超出了预期,这个超出的预期是什么样的导致呢?我们说部分经济增长下降是在预期之内的,比如说结构性下降,周期性下降,对前期政策的负面影响需要花时间,需要消化。


除此之外超预期的经济增速下滑的原因有哪些,我想这里有共性,大家普遍都有认识,这是由多重原因共同导致的,例如:


第一,货币超调,去杠杆的政策下导致货币信贷过度紧缩。


第二,所谓的国进民退,引发了市场的担忧。


第三,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冲击等等。


在此背景下,我们看到政府从去年的7月份开始,宏观调控政策的重心转向了稳增长,其中主要政策努力包括:


第一,加紧协调与美国之间的贸易谈判。


第二,政策上进行一系列的纠偏。


第三,宏观经济政策全面放松。


我们现在判断,虽然经济形势大体方向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但到目前为止我们也能看到在政策的作用下出现了一些转好的迹象,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积极的改变,包括:中美之间的贸易谈判,目前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们相信中美之间最终能够达成一个协议;信贷增速回升,货币政策宽松,财政政策也很积极;基础设施投资从去年11月份左右开始反弹。


整体上现在的宏观经济政策是一个开口型的扩张,也就是今年的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的区间内大家觉得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观点的分歧主要在于经济触底是发生在一季度还是二季度,我们的判断是二季度经济触底。但是整体上,2019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要比2018年进一步放缓,在此基础上从季度变化的角度来看,今年的第三季度起可能会逐渐地改善。


我们简单的总结几点。


第一,由于全球的经济开始放缓,全球的中央银行进行货币政策正常化的窗口关上了,这一点也已经得到了证实,美联储表明年内不会再加息了。


第二,中美之间贸易的冲突,虽然未解决,但是最终我们认为能够达成一个协议。但中美协议达成后,可能接下来全球贸易摩擦仍会继续存在,主要体现在美日、美欧之间的贸易冲突,而美欧之间的贸易冲突解决起来的难度,可能比美中之间还要更加困难和复杂一些。


第三,我们今年看全球会出现非常低的通胀,全球PPI出现通缩的风险在上升


第四,中国经济在三季度起稳并出现小幅反弹可能性是比较大的,主要的理由是政策刺激的作用逐渐显现,我们期待中美之间能够在第二季度达成贸易协定,最后一个是基数效应。


最后一点,全年我们对美元基本判断是,其相对于欧元、日元、人民币是趋弱的走势。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