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观点

姚余栋 │ 全球流动性从不足变为适当宽松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27日         来源:         点击次数: 次         【 打印

12110


3月21日上午,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前所长姚余栋在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出席了首届“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本届论坛由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与京东数字科技联合主办,以“2019中国与世界经济展望”为主题,邀请了国内外著名机构的多名首席经济学家与领军学者共同探讨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政策走向。


姚余栋首席表示,全球流动性从不足到一定程度宽松的重要拐点已经来临。当前我们面临多边贸易体制改革、全球货币体系多元化、贫富差距加大、民粹主义盛行和经济全球化再平衡等多个问题,挑战和机遇并存。大宗商品价格回升、通胀预期回升、新型市场资金流入,股市亦开始有所恢复,特别是新兴市场的东亚地区发展较快。姚首席还展望了中国经济:“我们维持今年和明年6%-6.5%的增速就能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未来十年如果保持5%左右的增速,中国就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总的来说,全球流动性逐渐恢复宽松给中国经济带来进一步机遇,中国将迎来新常态繁荣。”


11162


姚余栋,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新供给经济学主要原创者之一,现任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曾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IMF经济学家、黑龙江省招商局副局长、黑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人行货币政策二司副巡视员、人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


C6D7


以下是姚余栋博士演讲全文:


谢谢五道口论坛邀请我,很荣幸向大家汇报。


我主要交流两个观点,首先,我记得2015年在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我当时第一次表达一个观点,就是全球流动性不足。大家可以查一查,这个新闻网上都有。今天请允许我再表达一个观点,就是由于美联储今天早上的决定,导致我觉得全球流动性不足的拐点来临


全球流动性,从相对不足,走向一定程度的宽松,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拐点。我们来看全球经济。我们发现这个BDI指数超季节性低迷,全球的主要发达国家制造业PMI不断下行,IMF亦不断调降增长预期。世界经济增长面临需求在哪里,如果加杠杆加给谁的问题,毕竟全球债务也在上升。这个我们看到了,我们也预测到了,同时也被证明了。美联储9月份即将停止QE的缩表操作,这预示着全球的货币政策转向。美国经济下行和全球经济同步放缓,这个还在继续,中美贸易谈判和世界贸易环境在变化,还有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可预测和不可预测的事件冲击比较多。这是我们的一贯理论,包括我开始也在不同场合说,中长期来看,货币超发是伪命题,这是我们的一个推导。


以前大家把货币需求理论搞错了,它应该是交易创造的需求,这是我在研究所工作期间跟我的同事写的论文。由于交易创造需求,以至于它是指数型增长,但是货币的供给是线性增长。所以从长期来说,往往会触碰到流动性不足的问题。我们看一下美国经济,现在美国经济应该说难以一枝独秀,一个是它的债务上涨比较快,美国的债务总额已经22万亿美元了,而且这个速度增长很快。


同时,最近有一个新的理论值得关注,就是现代MMT理论引起的激辩,它的理论就是说这个债务不重要,这个债务发得越多,作为国际货币国,它是无所谓的。这个事情我觉得大家可以商量,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们要持续关注。我们看到了美国经济开始走弱,而且它有可能回到它的长期增长,大约2左右的增长速度,财政刺激就是减税的刺激逐渐在消退,全球的货币政策在转向。


14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的态度转变实际上开启了这个进程,那么27日,印度惊人的降息,27日澳大利亚央行转向,37日,欧央行在去年12月份之后重启了TLTRO的操作,实际上这个操作可能就是欧央行重启QE操作的先导。我们看到了整个欧洲的这样一个冲击,欧洲经济有可能陷入衰退。而且欧洲也无力进行结构性改革,欧洲的事情这次比较麻烦。但是不会导致欧洲的债务危机,因为欧央行还会采取更多的非常规的政策。全球的风险偏好实际上在今天美联储做决定之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去年从12月份开始,整个股市像东京、巴黎、伦敦都在回升,包括新兴市场的MSCI的指数也在回调。恐慌指数已经大大减少了。


所以,我们看到全球已经预计到了全球这样的货币政策的转向,流动性不足逐渐转向流动性的相对宽松,这里也有很多问题存在,像美国十年期的利率一直下调,之前好不容易回到了3.1,现在又调到了2.57(今天早上),将来这个低利率怎么办?是不是我们又面临一个低利率时代。欧洲进入负利率、日本也是负利率,全球一看主要经济体就两个在干活,即中国经济和美国经济。但现在流动性恢复以后,新兴市场国家开始恢复增长,但主要还是靠中国经济和美国经济,未来相当长的时间还是靠中国经济来作为全球经济的火车头。


我们现在面临多边贸易体制改革、全球货币体系多元化、贫富差距加大、民粹主义盛行,经济全球化再平衡等多个问题。总体来说,遇到的挑战是比较多的,但我想说总体全球流动性不足到走向相对宽松,为新兴市场国家带来了难得的喘息时间。大宗商品在恢复,可以看看我们的理论对不对,看看我们的预期对不对。


大宗商品已经恢复,油价开始上升,通胀略有通胀预期和上行,新兴市场的资金开始流入,股市开始有所恢复,特别是新兴市场的东亚地区发展会比较快一些。


对中国经济简单的观点是,中国经济不是新周期,因为我们能维持66.5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今年和明年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就足以可以达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的指标。


十四五期间,按照人均1万美元的大经济体标准,这个增长速度应该是中速,即5左右的增长速度,如果能够未来10年维持5的增长速度,维持10年,中国经济就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


所以,我们从一个中高速逐渐转向中速,我们系统性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资本市场的发展状态良好,形势也不错。


用什么来形容?即新常态繁荣,概括说来,全球流动性拐点出现又开始逐渐地恢复一定的宽松,这样的话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更进一步的机遇,中国经济将继续乘风破浪,保持新常态繁荣,长期稳健的发展战略,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