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的进口对农村、城市以及对农业和非农业部门的福利水平、产量、生产率和就业等变量有着哪些影响?
3月27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举办的首期“清华五道口国际经济讲座”重磅开播,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樊海潮出席并分享了其与合作者的文章,“Agriculture Imports,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Productivity”(农业进口、结构转型与生产力)。本期讲座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席教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主任鞠建东主持,线上举办、全网直播。
樊海潮介绍了文章的主要框架,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实证分析,包括大豆对于农户,工业企业和城市居民的影响。二是理论模型,文章建立了一个包含贸易的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并进行反事实模拟,分析大豆的进口如何对农村、城市以及对农业和非农业部门的福利水平、产量、生产率和就业等变量的影响。
樊海潮指出实证分析和政策模拟的结果表明,对于农业部门而言,大豆进口冲击影响了农业的生产结构,其导致大豆的产量下降而玉米的产量略有上升,其它农作物的产量未发生显著的变化。与此同时,大豆进口冲击还影响了农户的劳动力跨部门配置,促使劳动力从农业部门流出。对城镇地区非农部门而言,大豆关税下降带来的移民冲击会使得城市雇佣的劳动力数量上升,而工人的平均工资减少,企业的生产力下降。
背景和基本事实
樊海潮指出,大豆的进口占中国农产品进口的60%以上,在1996年之前大豆实行配额制,进口配额的关税是3%,超出配额的进口大豆关税是114%。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于2002取消了配额制,使得大豆进口的关税全面降到了2.4%。由于关税的放松,使得大豆进口量发生了一个非常显著的增加,2003年和2004年这两年间大豆总进口约是过去十年大豆进口总和的1.5倍,对我国农业产生非常大的冲击。其它非大豆农产品它的关税也有所下降,但是它下降的幅度是远远小于大豆关税下降的幅度。因此可以通过大豆关税的下降来反映进口竞争对行业和城乡结构调整的影响。
樊教授用一幅图反映贸易的冲击和劳动力的移动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受到大豆关税冲击比较大的地方,劳动力移动的比例就会比较高。受到关税冲击比较大的地方就会产生比较显著的移民,其中主要是低技能劳动者的移民。
实证分析
首先,通过GAEZ数据,可以计算出每个农作物的潜在产量。在此基础上,结合农产品关税的变化可以测算每个城市受到的农产品关税冲击。结合普查调查数据可以得到城市间移民数据,据此可以计算出每个城市受到的农产品关税产生的移民冲击。
实证回归结果表明,对于农业部门而言,大豆的冲击使得农业的总产出发生了显著下降,其中,大豆的产量下降而玉米的产量略有上升,其它农作物的产量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与此同时,每个农户投入的农业劳动数量和从事农业的收入也发生了下降。此外,本文还发现,农产品关税冲击对农业生产率产生了正向影响。
对城镇地区非农部门而言,本文发现大豆关税下降带来的移民冲击会使得城市雇佣的劳动力数量上升,而工人的平均工资减少。背后的机制在于,大豆关税下降带来的移民主要是农村低技能劳动,会对城市的低技能劳动者产生冲击,降低工人的工资水平。
异质性分析发现,农产品关税冲击的主要影响集中在低技术企业,对高技术企业影响并不明显。与此同时,大豆冲击对城镇居民的影响,也主要集中在低技能居民的群体中。
异质性分析发现,农产品关税冲击的主要影响集中在低技术企业,对高技术企业影响并不明显。与此同时,大豆冲击对城镇居民的影响,也主要集中在低技能居民的群体中。
理论模型
讲座的最后,樊海潮分享了本文建立的一个包含劳动力跨区域行业流动的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来解释上述实证结果,并进行了模拟。发现大幅降低大豆进口关税会提高全国整体的福利水平,但对不同的地区会产生差异性的影响,其中对黑龙江的福利负向冲击最大。这一冲击使得资源从大豆行业转移到非大豆的行业,对非大豆行业会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第一种影响是劳动从大豆部门往非大豆部门转移,使得非大豆部门产量提高,第二个影响是由于可以购买更便宜的国外大豆,增加了大豆消费,其它农作物的消费会发生减少。对于非农业部门,大豆冲击的影响基本上是正的,因为劳动从农村往城市的转移,会使得工业部门的产值上升。最后,作者发现,大豆部门往非大豆部门主要转移的是低生产率的劳动力,这使得大豆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上升,非大豆部门的平均生产率下降。
本期主讲人:樊海潮
樊海潮,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国家级青年人才,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学术成果发表在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Economic Journal,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已有研究在google学术搜索中共获得1500多次引用。部分研究成果被美国经济研究局(NBER)推介,并入选经济学与商学全球前1%ESI高引论文。现任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Economic Modelling副主编,世界经济文汇责任编辑,以及多个杂志的特刊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