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研究团队:
课题组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紫光金融学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鞠建东的指导下,致力于协助本土及国际大宗商品贸易商,发掘大宗商品贸易中的投资机会,为政府、业界和学术界搭建长效沟通交流机制,定期探讨产业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也为国家与企业培养大宗商品贸易方向的人才。
区块链技术在大宗商品贸易中的应用
2018年1月24日,大宗商品交易公司路易达孚宣布试用由荷兰国际集团为首的一批金融机构开发的基于区块链的交易系统。我国山东渤海实业有限公司连同法国兴业银行和荷兰银行也参与了测试。这个由荷兰国际集团建立的平台将传统耗时11-14天完成的交易,运用区块链技术平台缩短到只需四天。测试结果显示,银行在交易中完成其审核放款手续的平均时间大约为25分钟到3小时,极大的提高了交易效率。
区块链技术最早可追溯至1991年Stuart Haber和W.Scott Stornetta(1991)首先提出利用“时间戳”的方法保存数据信息,从而可以有效的查询任何时间的数据信息,并且记录的信息不可以随意修改。
这种技术直到2008年,由化名为Nakamoto Satoshi的学者在其发表的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中提出了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加密货币体系,并以区块链技术为其数据结构与交易信息加密传输的核心支撑技术(Nakamoto,2008),从此区块链技术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技术的核心优势是去中心化和智能合约,能够通过运用数据加密、时间戳、分布式账本和共识机制,在节点与节点间构建的分布式系统中实现基于去中心化信用的点对点交易、协调与协作,从而为解决中心化机构普遍存在的高成本、低效率和数据存储真实性风险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近些年,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益成熟的技术框架,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和资本市场都开始关注并尝试应用(Nasdaq,2015),尤其是该技术所具有的一般普适性的底层技术框架, 可以为贸易、金融、经济、科技甚至政治等各领域带来重大影响。
目前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计算机算法和密码学为核心的区块链机制,主要用于分析区块链中的共识机制的创建流程和如何更稳定的维持系统的去中心化、加密传输、时间戳等特性的运作。另一方面是通过分析区块链技术的底层框架理论,研究区块链技术在实际生活、生产、即贸易中的应用。在当前关于区块链技术的文献中,大部分是关于区块链技术在微观经济中的具体应用。本文将会重点分析前者即如何创建并维持去中心化系统的运作。
图片来源:新华网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率先在原油、农产品、煤炭等大宗商品贸易中尝试运用区块链技术。在我国大宗商品贸易的发展过程中,贸易商融资难一直是抑制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其症结在于大宗商品贸易商在贸易和融资过程中存在如仓单造假、虚假抵押、挪用资金等信用和道德问题,进而无法保障贸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银行为首的资金提供方便不愿为其提供资金。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在大宗商品贸易过程中构建区块链贸易平台,该平台利用区块链去中心化技术、共识机制、分布式账本以及智能合约的优势,有效的解决企业与企业之间和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贸易信任问题,为贸易的真实性提供保障。与此同时,该技术避免了任务重复和人工审核,缩短贸易周期提高了贸易效率。区块链贸易平台,在贸易过程中还起到信息共享、实时更新、信息校验等作用。在买卖双方发生任何变化或者交易进度有任何进展时,能够随时将新的变更记录在平台上,从而使得每个贸易相关方可以在自己的公开账本中获得信息的更新。一方面确保了贸易的真实性、公开性,同时大大的提高了贸易效率。
区块链贸易平台5大特点
1、“去中心化”:区块链贸易平台运用分布式账本记账、分布式传播及分布式存储等技术,贸易所发生的信息的记录、传播都在网络所有节点上进行,没有中心服务器进行操控。
图片来源:sosobtc
2、开放和匿名性:区块链平台上所生成的分布式账本都会加密用户的私人信息,公开有关贸易的所有信息并且任何网点均可进行查询。
3、不可篡改性:区块链贸易平台中,任何一个节点想要更改数据,必须得到50%以上节点的认可方可实现,单个节点对数据库的修改只会改变该节点所在局域网的内容,无法更新到所有节点,同时系统定期更新时会将与大都数节点不同的贸易信息自动替换成与其它节点一致的信息,可以不断的校对贸易信息,保障了用户获得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4、可溯源性:在贸易过程中每个贸易进程发生变更时都会被盖上一个时间戳,并说明信息何时被写入,并据此建立一个可根据时间顺序追根溯源的大账本,具体而言,任何人可以通过账本查询在某个特定时间之前已经存在的、完整的数据或交易信息,从而可以验证可疑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此外,因为账本的可溯性特点,在贸易过程中,监管部门可以随时对数据进行检索和监察,提高了审查效率并再一次保障了贸易的安全。
5、生产智能合约:贸易各方之间的合约可以通过贸易平台进行签订。智能合约相当于现实生活中的交易合同,参与方可以根据交易内容的不同对交易合同进行修改,生成的只能合约将会在平台账自动更新到各个需要查看放的节点中。
具体操作
第一步,卖方需在区块链贸易平台注册,并通过系统认证后获得私钥,同时卖方将货物同样进行认证,并将货物相关信息记录在平台提供的账本上。该账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公开信息,记录卖家货物和贸易信息,一部分为非公开信息,记录着卖家的隐私信息。
第二步,买方同样需要在区块链贸易平台注册,获得系统提供的私钥并生产相应的账本。买方与卖方在平台上进行协商,并通过平台生产智能合约。当合约签订后,智能合约将会实时在买卖双方的公开账本上更新。
第三步,如果买方需要银行提供资金支持,银行将会通过区块链贸易平台,针对双方账本上所提供的货物信息、仓储信息、合同信息等和买卖双方的信用记录进行审核。因为区块链平台上记录着每个时间点双方的贸易信息和货物信息,因此,银行签发信用单证的效率会很高。在银行审核完毕后,审核结果会第一时间通过区块链贸易平台更新到买卖双方的账本中,与此同时,银行也将在区块链平台上获得与买卖双方记录相同内容的公开账本。
第四步,仓储和物流等中间贸易环节提供服务的供应商将会通过区块链贸易平台获得认证,此时仓储和物流方同样会获得记录所有贸易过程的公开账本。同时他们将在平台上与买卖双方签订服务合同,并将智能合同的具体内容如时间、地点、费用等相关详细信息更新到每个参与方的公开账本中。
第五步,在物流服务商将贸易货物送到指定的仓库后,物流服务商会将服务信息已完成通过区块链贸易平台更新到各个参与方的账本上,于此同时,仓库也会将签收货物的信息记录更新在所有参与方的账本上。
第六步,银行与买家获得来自仓库的确认信息后,将款项打入卖方账户,交易完成。
为防止参与方私自更改交易信息,每个参与方的账本都是局域网式的账本。该账本始终与平台上大多数参与方的账本实时更新信息,当一个节点中的账本信息丢失或者被篡改时,可以通过校验功能与平台上大多数节点账本的信息进行校对,即可及时恢复信息。在整个贸易过程中,每个参与方更新写入信息后不可更改,只可以进行阅读,如果参与方需要修改账本中的信息并且该修改符合法律要求,则修改内容将以更新账本的方式添加到新账本中,再通过平台同步更新到各参与方的账本中。
为加强每个环节的可信度,在各参与方进行贸易操作时,可以在公开账本中更新实时录像,其他参与方可以随时监察货物的动态和贸易的真实性。此外,区块链贸易平台需要对仓库进行额外的审查流程,确保卖方提供货物信息的真实性,货物的唯一性和货物到达制定仓库的真实性,避免同批次货物反复使用和入库货物数量、质量不足的情况发生。
由此可见,区块链技术对大宗商品贸易目前存在的信用风险、效率低下、成本高等问题有着良好的效果,如果可以将区块链平台进行完善并推广,将会为大宗商品贸易带来新一轮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Nakamoto Satoshi,2008, “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Online], available: https://bitcoin.org/bitcoin.pdf.
2. Nasdaq,2015, Nasdaq’s private Linq blockchain network, “Enables Private Companies to Issue and Trade Shares”.
3. Stuart Haber and W.Scott Stornetta,1991, “How to Time-Stamp a Digital Document” Advances in Cryptology-CRYPTO’ 90.vol 537.437-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