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讨论三嘉宾
近日,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主办、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承办的2022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动荡中的2022——全球与中国经济及政策展望”为主题,围绕四大圆桌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主持圆桌讨论三“创新、金融与科技竞争”并发表演讲。
彭文生指出,过去中美的合作模式是美国将技术投放和应用在中国,利用中国市场的规模优势,获取最大化的商业利益;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了新技术,促进了自身的技术进步,同时,全世界也享受了中美之间这种合作带来的低成本的新产品;这种良性的互动和合作是建立在互利互惠同时也惠及全球经济的基础上的。而现在这种合作模式受到挑战,双方的技术合作面临脱钩,且竞争意味越发浓重。彭文生就我国应如何进一步推进自身的科技创新提出三点建议:第一,仍要充分利用我国的规模经济效应;第二,趋利避害发挥好数字经济的规模和范围效应;第三,通过产融分离的方式,让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服务实体经济。
彭文生
以下为彭文生发言实录:
今天的主题是创新,中金研究院和中金公司研究部刚刚出版了一本新书,书的名字叫做《创新不灭的火炬》这是因为80年代中国有个火炬计划,这本书实际上梳理了我们中国科技创新现状,现在存在的一些差距和问题,从创新体系、创新机制研发出政府和市场的角色这些宏观层面的问题,到一些行业数字经济尤其是半导体,到绿色科技到生物科技,应该说把我们行业研究和怎么样研究结合起来,系统性地梳理了一下。
我自己花几分钟时间讲一下我在这本书写作过程中的学习体会,结合刚才前面几位老师讲到的,我们现在面临一个问题,科技创新就是中美之间的关系,中美之间过去是合作在这个领域,特别是相对良性地互动,现在面临脱钩或者竞争比重加大的关系,我们的出路到底是什么?前面几位老师从不同的视角都提出了很有借鉴意义的思想,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谈谈,首先在过去的30年或者40年,中国科技创新、科技进步,中美之间的合作到底是什么?
美国可以和其他国家也有合作,为什么和中国之间的合作的重要性这么大?我觉得这个可能和中国的规模经济有关系 。中国这么大的消费市场,中国这么大的制造业产业,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新的发明从理念到商业化应用需要规模,没有规模就不能降低单位成本,那再好的发明也不能改善普通大众的生活,就没有商业基础,没有商业基础和利润也很难进行新的创新。我的理解就是过去几十年中美之间的科技领域的合作,除了刚才薛澜院长讲的比如我们中美学者之间论文的合作,还有经济层面重要的方面。我们可以简化为美国的前沿创新颠覆性的技术创新,这些创新技术应用到中国市场发挥它的规模效应,快速地降低成本实现商业化应用。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企业赚钱了,有更多的资金进行创新,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了新的技术,那么中国的技术科技创新也在进步,全世界都在受益,全世界都享受了中美之间这种合作带来的低成本的新产品。这样一个美好的模式现在受到了挑战,前面几位嘉宾都讲了很多,关键问题我们怎么应对这个挑战?我觉得从经济层面包括金融层面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我们这本书提出一个观点,简单来说就是还是要利用好中国的规模经济效应。
这是我们最大的竞争优势,我们有全球现在实际上最大的市场,那么怎么样利用好规模? 一个重要的和创新有关的领域就是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和传统经济的差别就是数字的相关产品服务的应用很多时候边际成本或者可变成本是零或者接近于零。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企业做的规模很大,在一个完全不相干的领域发展起来。传统企业做不到,
但是数字平台企业可以,为什么?就是数字经济所谓的非竞争性零边际成本的特征。 具备这样特征好的方面是更好发挥规模经济的效应; 不好的方面是所谓的垄断问题、不正当竞争问题。 过去一两年在欧洲、美国尤其在我们中国现在大家都看到,一个数字经济发展面临一个有正义性的问题,怎么处理好垄断和竞争,怎么发挥好数字经济带来的规模和范围效应,同时又能够趋利避害。
回到金融,我们的观点是前面都提到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性,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我们提出的观点是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服务实体经济,但是金融和实体在企业的层面应该是分开的,我们叫产融分离。大家知道产融结合在我国历史上起到非常不好的作用,就是前店后厂的模式。这种模式是有问题的。问题就是金融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是牌照经营,享受政府各种显性、隐性的担保,产融结合是在实体层面把担保引入竞争型的领域,使得一些享有市场优势或者垄断地位的企业获得不规范、不应该获得的超额收益。
所以怎么样促进科技创新、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 我们这本书提出两个观点,一个是产融分离,不是说实体企业和金融在物理层面不能在一起,而是金融必须是牌照经营、接受严格的监管。 第二个,在实体层面怎么样处理好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我们防垄断主要是应该看怎么样促进创新,而不是看传统的市场份额和价格,因为新的模式和过去传统经济不太一样,所以怎么样促进平台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加大研发投入甚至通过一些监管的要求保证最低的科技研发投入,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思考的方向。
(本文根据发言内容整理,未经本人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