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文字“2023国际贸易争端与全球化重构学术研讨会”阅读会议新闻】
2023年12月8日-9日,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 (CIFER) 发起、辽宁大学主办、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 (CIFER) 与辽宁大学金融与贸易学院共同承办的“2023国际贸易争端与全球化重构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包歌主持分论坛十三:贸易政策(一),分享其与合作者们题为《重新理解对中国出口商的反倾销调查:社会学习的作用》的文章。
包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获乔治华盛顿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该校艾略特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及世界银行研究顾问。主要研究领域为:知识产权治理与经济发展、全球经济中的企业。相关研究工作发表于AEJ: Applied Economics, World Economy, JREFE 以及《中国金融》、《中国外汇》等政策期刊。主持国家自科基金(面上与青年项目),参与世界银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研究课题。先后获得多项北京市以及校级教学科研荣誉。
包歌
包歌与合作者正在进行中的文章,通过从社会学习角度的分析,探究了反倾销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作者们认为,近年来,探讨国际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之所以尤为重要,主要原因在于中美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使得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日益加剧。本文的作者们开始重新思考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可能会给国际贸易带来的一些影响。关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问题,本文以中国企业为具体研究对象,选取了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例进行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反倾销除了会征收反倾销税外,还有可能出现一些反倾销最终未能实现的情况。但是,这种情况可能会对市场产生一系列影响,例如,市场不确定性是否会征收反倾销税,以及其他国家是否会跟随征收,从而进一步加剧市场不确定性。据世界银行统计,截至2015年,中国出口已成为1071项反倾销调查的对象。因此,文章将这个指标与全球其他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进行比较,发现在反倾销措施方面,中国是全球最常成为目标的国家。反倾销对中国的出口产生了持续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从2000年到2015年,如果将经历过反倾销的行业与没有经历过反倾销的行业进行对比,可以发现经历过反倾销的行业的平均产出和固定资产,相对于没有经历过反倾销的行业下降幅度非常大,高达36%到85%。文章的测算结果表明,生产效率并无明显差异,排除了技术水平下降的可能性。如何理解反倾销调查后持续下降是本文要回答的核心问题。
何超
辽宁大学副教授何超对文章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梳理与总结,他建议在institution detail方面进行补充,详细介绍在反倾销调查之前、期间和之后可能发生的事情,以方便读者阅读。同时,何超认为文章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回答,例如反倾销调查本身是否对企业造成成本,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假设反倾销调查未结束,企业可能在多个方面受到影响,这也需要进一步讨论。对于调查发生的频次,需要提供更详细的证据来解释,以便消除人们的担忧。何超指出,一个比较难以处理的问题是,当一个行业受到反倾销调查时,很可能会传递出一个信号并产生长期影响,因此需要尽可能排除其他解释,明确长期影响无法被其他因素解释,这样文章将更具学术价值。
更多会议精彩内容欢迎您持续关注CIFER公众号
编辑 | 夏之薇
审核 | 杨绿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