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跨境数字资本研究中心(IDC)联合举办的2020国际贸易争端与全球化重构学术研讨会(202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S-China Trade Disputes and Reforms in Globalization)在线上顺利召开。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紫光讲席教授鞠建东出席并分享主题为《国际贸易与金融争端的理论框架》的演讲。
鞠建东,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紫光讲席教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主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跨境数字资本研究中心(IDC)主任,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国际贸易研究会主席;2014-2017年担任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2009-2015年担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国际经济研究中心主任,2004-2011年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常驻学者、访问学者,世界银行咨询顾问,1995-2014年担任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University of Oklahoma)经济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授;获南京大学数学学士、清华大学经济学硕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鞠建东教授的研究领域集中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产业组织,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等国际一流学术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曾获2016年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2020年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论文奖经济学类一等奖。
鞠建东
鞠教授在分享中提出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贸易学着眼于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如果国际贸易总是使人获益,那为什么会有国家贸易争端?2018年为何会发生中美贸易战?现有的国际贸易学理论解释起争端问题来显得苍白无力。这是由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研究资源的有效配置,而缺少研究利益冲突的框架。国际贸易学,从整体理论框架上,无力研究贸易争端。
鞠建东教授与其团队的研究从国际贸易的经典理论中提炼总结出了国际贸易争端的三大原理:比较优势原理、垄断利润原理、分工固化的增长陷阱原理以及三大定理:Stopler-Samuelson 定理、最优关税定理、技术竞争的Hicks 定理。三大定理解释了两国短期的、局部的冲突:与中国之间的贸易虽然整体使得美国总福利提升,但会损害美国工人的利益,中国的高科技的发展又会损伤美国高技术行业的利益。三大原理则解释中美两国长期、整体的利益冲突。
赵来勋
日本神户大学经济经营研究所教授赵来勋对鞠老师发言进行点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马捷转述)。赵来勋认为鞠老师提出的框架非常宏大与经典,研究工作非常具有挑战性,有重大意义,并且总结了简短的观点,同时提出了一些问题与建议:1、一些人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遭受损失,引发了争议和冲突。由于比较优势的转移,一国可能会在某个部门失去比较优势。但对于个别企业来说,意味着退出和破产;即使公司可以在另一个部门重新开始,通常也会涉及新的沉没成本和搬迁成本,那么这些类型的成本能被纳入经典的框架吗?2、失业与文化冲击问题:贸易损失带来工人失业,迫使工人卖掉房产异地搬迁,房屋大量出售可能导致房地产市场崩溃;异地搬迁改变生活方式,造成文化冲击。3、现实世界中,不完全竞争更为常见:回报不断增加,产业不断积聚;效率最高的公司变大,效率最低的公司退出。4、ICT & 数字经济:数字化放大不平等;资本流动与金融市场造成的混乱,导致更多冲突甚至仇恨。5、政治经济学方面:通过增税试图制造“假想敌”,以平息国内反对某些政策的声音;民族主义习惯于创造“我们”和“他们”。最终提出结论:对外国增收关税比增加国内税收安全得多。
国际贸易争端专题论坛二与会嘉宾学者
CIFER公众号将在会后持续详尽推送各演讲嘉宾的个人学术观点与成果分享,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