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2日,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与EMBA中心共同举办的“2018中美贸易争端与全球大宗商品贸易重构”研讨会(2018 China-US Trade Dispute and Global Commodity Trade Re-Structure)成功召开。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原司长张红宇、瑞茂通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中瑞国际集团董事长凌琳、中国粮油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昌木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所研究员廖英敏、大连商品交易所期货与期权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室副总监鲁娟、路易达孚集团北亚区首席执行官周学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等7位嘉宾分别受邀进行了主题演讲。来自业界、学术界与政府相关部门的近两百位大宗商品贸易专家围绕有关中美贸易争端与全球大宗商品贸易重构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与深入研讨。 大宗商品研究项目由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和EMBA中心共同发起,得到了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助理王京伟老师的大力协助,中心行政主管杨绿原、研究员苏立,以及EMBA中心的张静老师和赵一璠老师共同推进该研究项目的进展。 同时,该项目得到瑞茂通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持并予以资助。瑞茂通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180)是中国 A 股领先的大宗商品供应链平台服务商,中国500强企业,于2000年进入供应链服务领域。当前经营品类从最初单一的煤炭已延伸到石油化工、棉花、PTA、铁矿石、有色金属、焦煤、焦炭等其他大宗品类,业务覆盖中国大部分地区及美国、俄罗斯、欧洲、澳洲、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海外10余个国家和地区。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紫光讲席教授、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鞠建东主持会议并致辞,他表示中美贸易竞争的中心点在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里的位置,当前中国大宗商品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但中国市场的交易效率、定价机制与市场容量并不匹配;大宗商品贸易关系国计民生,是决定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与中美贸易走向的重要因素。希望在座的优秀专家学者一起探讨、梳理、分析,最终推动在中国建立一个立足全球,安全、高效的大宗商品贸易中心,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里的位置。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助理王京伟老师代表学院对在场嘉宾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他表示学院去年开办了“一带一路”EMBA项目,来自沿途15个国家的企业界人士对国际贸易问题相当关注,希望中美贸易争端与大宗商品贸易重构会议能够成为一个学术研究、政策研究与企业家交流的长效机制。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原司长张红宇以“中美贸易争端与中国粮食安全格局”为题受邀发表了主题演讲。张司长曾任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秘书长、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 研究领域涵盖农业和农村经济政策、农村产权制度和农业宏观管理,多次参与中央和国务院重要文件起草工作,先后承担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经合组织、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等国际组织以及国务院有关部委委托的课题研究。 张司长重点关注中美贸易争端对农业产生的深远影响。他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当前进口的农产品主要满足饲料需求,对美贸易战不会改变中国农产品的供给面,但对饲料、油料会有一定影响。张司长建议中国农业要立足国内,更加开放,利用好我国多元化的资源禀赋、产业主体、经营主体与政策工具,以中国资源解决中国问题,以中国供给解决中国需求。 瑞茂通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600180)董事、中瑞国际集团董事长凌琳先生以“瑞茂通大宗商品经营过程中痛点和感悟”进行了主题发言。 凌总认为,中国具有成为下一个大宗商品贸易中心的潜质,民企是推动中国成为下一个大宗商品贸易中心的生力军。瑞茂通经过19年的沉淀,已经成为煤炭供应链领域的龙头企业,但仍存在融资成本比外商高、供应链金融面临瓶颈、“产融结合”有待深化等行业痛点,呼吁政府和金融机构为合规的大宗商品企业提供更多的政策与金融产品上的支持。 中国粮油控股有限公司(00606)副总经理昌木平先生受邀进行了主题发言。昌木平先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曾任职于商业部信息中心、中国农业发展信托投资公司期货事业部,先后于中粮集团任中粮期货有限公司经理,油籽加工部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现兼任风险控制部总经理。 昌总表示,中国粮油是芝加哥和大连商品交易所最大的几家采购商之一,采购产品包括大豆、豆粕。当前大豆是中美贸易争端中主要关注的商品,中国制裁美国大豆的缺口可以从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加拿大等国家收购,中美贸易战会对企业大豆库存有一定影响,但不会影响我国居民的生产生活。长期来看,中美贸易战将影响大豆行业的生产结构,据预测,美国的大豆生产面积将减少700多万亩,南美地区的大豆产量将持续增长,中国选择大豆对美国进行反制较为精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所研究员廖英敏以“提升我国大宗商品市场的国际地位”为题受邀发表演讲。廖英敏老师曾赴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访问交流,并于2011年被聘为商务部内贸专家,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期货证券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价格理论与政策,市场体系建立、市场规则的建立与完善,商品市场、期货市场、证券市场的规范与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曾参与国务院发展中心重大课题《房地产市场若干问题的研究》,并获得中国发展研究一等奖。 廖老师表示,当前我国在大宗商品市场上缺乏话语权与商品定价权,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便宜,在大宗贸易上受尽霸权国家的盘剥。中美贸易摩擦给我国大宗商品市场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我们要利用好中国需求大国与贸易大国的双重优势,积极推进人民币市场化改革,吸引更多国际资源与国际机构进入我国市场,培育我国自己的大宗商品贸易商,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格局变动中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大连商品交易所期货与期权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室副总监鲁娟以“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大豆定价中心建设”为题发表演讲。鲁娟女士具有多年行业分析经验,曾任国都期货研究所研究总监。 鲁女士重点分析了商品定价中心的形成条件,中国建设定价中心具备的条件与中国建设定价中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她表示,我国是商品需求大国,当前大连商品交易所交易机制逐渐完善,期货市场蓬勃发展,这些都是建设定价中心的优势,建议进一步推出《期货法》,推动大豆期货市场国际化,为境外投资者提供市场信心。 路易达孚集团北亚区首席执行官周学军以“中美贸易之‘豆’争”为题受邀发表演讲。路易达孚是国际知名的四大粮商之一,总部位于欧洲。周学军先生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在农产品行业和农产品国际贸易领域有近20年的工作经验,先后在新加坡丰益集团(拥有金龙鱼等品牌的中国益海嘉里母公司),美国嘉吉(全球最大的粮商,美国第二大私营企业)等公司任职,现为路易达孚集团最高管理团队成员。 周总表示,中国从全球进口的大豆价值在420亿美元左右,其中从美国进口的大豆估值约140亿美元,中国有足够的大豆库存与其他大豆来源国,贸易战不会对中国大豆需求产生根本性影响。建议从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建立全球一体化供应链、完善相关贸易政策、打造国际化企业与培养一流贸易人才等多个角度培育属于中国的全球大宗商品贸易中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受邀进行了主题发言。张承惠老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副部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主要研究中国金融改革、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主持过多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重点课题,七次获得中国发展研究奖,发表论文二百多篇,独立、合作撰写专著十余本,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张老师表示,大宗商品贸易格局重构的背后是国家的金融产业进行支撑,坦率说,中国金融业长期以来对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关注度是不够的。金融机构在重构全球大宗商品交易格局中有三个重要作用,一是融资,二是风险管理,三是金融机构要基于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定制化金融产品;当前中国金融机构还需加深市场化程度改革,中国的衍生品市场发展还较为迟滞,相关法律、税收标准等基础设施仍需完善,未来建设中国的全球大宗商品贸易中心仍需进一步深化和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最后,会议主持人鞠建东教授对在场嘉宾的精彩发言表示感谢并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表示,危机本身除了挑战,也是机会。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希望搭建这样一个集学术、政策与业界交流的研究平台,为将来贸易战中包括大豆、石油在内的大宗商品出现大规模危机时提前准备应对对策。大宗商品课题研究将由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苏立负责,中心将定期发表研究成果,推动大宗商品贸易市场的良性发展。 在晚上的闭门会议中,各位与会专家初步确定每季度聚会探讨一次“中美贸易争端与全球大宗商品贸易重构”相关议题,借助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这个平台,系统的进行大宗商品方面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平台将设置成理事会制度,由业界资深人士担任理事,学界人士参与建言献策。 会议主持人鞠建东教授提出:能否在中国成立一个全球商品贸易中心,并探讨该中心的选址地:如海南岛,深圳前海,上海,大连,郑州等。研究将重点关注政府机制改革以及如何将企业、政策进行有机融合,成果可以是公开的研究报告。以上海为例,探讨能否在上海借鉴新加坡模式,减税放权,将相关报告呈给中央或上海市。 张司长表示,做有影响力的大宗商品贸易中心,首先要确定优先发展方向,如能源,农产品等。以农业为例,它的产业背景,组织运输方式,贸易方式等方面中外有较大差异。美国的农民主要是为销售而生产,具有商品意识,而中国的农民以自给自足为主,缺乏商品意识,我国农业部门对金融衍生品,如期货、期权等产品的研究仍需加强。从这个角度讲,从能源、金属等已经具有成熟商品意识的领域切入较为合适。在研究报告的撰写上,要明确先试点后推广,确定具体产业进行突破,并列明要采取的具体措施及成果表达形式。 凌总表示,大宗商品贸易中心,从政府的角度而言,是一种招商模式,我们可以从财务角度来分析。在上海建立全球大宗商品贸易中心的重点是要聚集国际大宗商品贸易公司,核心是要先能吸引到相关的公司、人才与资金实际落户上海。这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交通,要能停大飞机,二是银行聚集地,要方便公司的业务办理。这两点上海都有先天优势。 瑞茂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平波先生表示,全球大宗商品贸易中心的定位要准确,当前资源在他国手里,我们不要将定价权作为最高目标。要先做资源依赖调查,设立行业标准,引导行业信息整合,让更多的国际大宗商品企业融合到上海自贸区中。全球大宗商品贸易中心的核心定位应该是一个服务中心。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强区块链整合,进行弯道超车,这方面浙商银行做得比较好,下次建议邀请浙商银行负责人来具体请教。同时要实现大宗商品产业链服务的智能化与精准化,将贸易中心变成一个代采购,代交易的中心,打破独立经营的壁垒,有效整合银行资源,在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 周总表示,我国已经是大宗商品最大的进口国,但仍需加强定价方面的话语权。设立全球大宗商品贸易中心能够有效打破美国的贸易封锁,保护国际自由贸易。这个平台既能吸引全球化公司的加入,也能促进国内大宗商品公司的快速发展。农产品方面除了大豆,还有糖、棉花、粮食等多个品种可供深入研究。我们要加强前瞻性研究来替代应对性措施。当前上海作为全球大宗商品贸易中心选址地较为合适。 廖老师表示,可以先从学术模型做起,最终在政策上实现落地。大宗商品市场应该是一个金字塔型的,基础是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中间是场外市场,顶尖是期货市场,期货市场有价格形成,套期保值等多种功能。在我国,几个市场相对割裂,证监会等七部委曾对大宗商品场外市场进行过集中清理,当前中间层次的场外市场较为空白,仍需在政策上进一步突破。对于商品品种,尽量选择与国家安全联系紧密的商品,如上海的原油,有色金属等。 鲁女士表示,大宗商品贸易中心可以防范国家金融市场风险,对于国家安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在此基础上探讨新加坡模式的优势,如港口贸易,税收优势等,探讨上海与新加坡之间的差异之处,为未来的政策研究做准备。 昌总表示,大宗商品贸易中心的地点上海是非常合适,除了新加坡模式,还可以深入研究日内瓦模式,进行两者的比较分析。一时间,在场的专家学者积极探讨分析,场面氛围十分热烈。 最后,鞠建东教授总结道:我国是贸易大国,但不是贸易强国。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大宗商品研究团队将细致深入的研究相关问题,发表研究报告,积极推动政策落地,做进步性的研究力量。 2018中美贸易争端与全球大宗商品贸易重构会议是大宗商品研究平台的首届会议,邀请到了全球范围内研究大宗商品贸易的政府、商界和学界精英共同探讨全球大宗商品贸易的机遇与挑战。会议分为下午的公开会议和晚上的闭门讨论,包含7个主旨发言,与会人员近两百位,中心工作人员杨天宇和苏星榜参与了会议组织工作。本次会议致力于探讨、梳理、分析决定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与中美贸易走向的重要影响因素,最终推动在中国建立一个立足全球,安全、高效的大宗商品贸易中心,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