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车评论

特朗普2.0与我们的应对(四):特朗普政府关税谈判中的“三剑客”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1日         来源:         点击次数: 次         【 打印

自2025年4月2日特朗普政府发布行政令、正式启动“对等关税”议程以来,全球贸易格局再生变数。我们在此前的系列报告中,通过梳理米兰(Stephen Miller)、万斯(J.D. Vance)等人的政策蓝图,阐明了其宏观战略主线。然而,宏观战略最终需要通过具体执行者落地。在目前对等关税谈判执行的官方通报中,有且只有三位核心人物反复出现,我们将其称为“三剑客”。

因此,“特朗普2.0与我们的应对”系列之《特朗普政府关税谈判中的“三剑客”》将视角下沉,聚焦于这三位谈判桌前的关键人物,从具体的人员分工与互动层面,揭示其谈判策略的实际运作模式,为理解政策执行提供一个更微观的补充视角。

清华大学鞠建东教授团队依托CIFER AI垂域大模型,结合研究员人工校对,对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谈判的核心决策机制进行分析。本文严格遵循“准确性”和“可理解性”两个原则,力求真实反映三位核心人物的行动逻辑,确保解读结果清晰易懂。

报告系统分析了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谈判的核心决策机制,揭示了其背后由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和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组成的“三剑客”谈判团队。该团队通过紧密分工,形成了一个涵盖“筹码权衡—压力施加—法理文本”的三段式决策链条。报告指出,贝森特负责评估筹码与设计交易方案,卢特尼克负责制造舆论压力与设定时间表,格里尔则确保所有政治意图都能转化为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这一“三位一体”的模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谈判对手的筹码大小灵活调整。在与中国、日本等“高筹码”国家的博弈中,谈判由贝森特和格里尔主导,侧重结构性议题;而在处理印尼、巴西等“中低筹码”国家时,则多由卢特尼克与格里尔搭档,以高压施压和法律定调为主。最终,报告提炼出一个“看人识势”的研判方法:通过观察哪位关键人物主导谈判,便可有效评估谈判的氛围与阶段,为解读特朗普式的谈判策略提供了核心视角。

⬇️点击【附件】下载全文⬇️